本报记者 陈雪柠
因受环境、土地等因素制约,化学原料药制造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迁出北京。而在200多公里外的渤海湾,京津医药产业转移承接地正迅速崛起,沧州医药产业园发展已显露雏形。记者近日从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沧州工厂一期已完成认证并投产,二期工程也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并申请认证。届时,国内首个研制成功的核磁共振对比剂原料药将在沧州投产。
协同发展解药厂燃眉之急
为解决产业链缺失问题,北京市食药监局推进北京企业在沧州北京医药产业园异地设厂,主要进行化学原料药、中药前处理和中药提取的生产。自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已有53家北京企业在沧州开厂,包括上市公司7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
作为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企业,北陆药业是首批落地沧州“吃螃蟹”的。
2015年1月19日,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协议,沧州医药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北陆药业随即在园区规划100亩工业用地,用于部分中药和化学原料药的生产。
“这一盒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纯中药制剂。它的提取环节,也就是中药材经过提取后的浸膏就是在沧州工厂生产完成的。”北陆药业副总经理、研发总监宗利对这款药有着特殊的感情。“焦虑症患者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发病机制却很复杂。此前,抗焦虑药物只有西药,而九味镇心颗粒的组方是在宋代古方基础上加减而得。在临床研究阶段我们发现,它不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与西药相比更加安全。”
研发周期超过十年,上市前完成68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这款九味镇心颗粒今年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名录。
然而,这款“明星产品”曾遭遇生产难题。由于密云工厂条件有限,此前九味镇心颗粒的浸膏生产一直是委托代加工的方式。然而,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规定,2016年起,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临床有急需,怎么能停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食药监局推动沧州产业园的快速启动,为北陆药业解了燃眉之急。
2016年3月,北陆药业沧州工厂进行试生产;10月,中药提取和前处理车间顺利通过药品GMP认证;11月,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年产能500吨。
只需约3个小时的路途,沧州工厂生产的中药浸膏就经冷链运输到达北京。浸膏制作成中药制剂后,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