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具有强烈的产业转移内生动力。加强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引导和协调,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产业良性互动。
被誉为“金腰带”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走廊。近年来,长江沿线省市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面广,直接危及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为此,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强化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引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专家表示,《指导意见》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增长,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工业绿色发展还一江清水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指示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指导意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耀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工业与环保领域,只有工业实现绿色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以保护,实现还一江清水的目标。
据陈耀介绍,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占比接近4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轴之一。然而,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从产业布局来看,沿江石化、磷化、纺织、印染、造纸、电镀、钢铁等污染性行业相对集中;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汽车制造行业几乎遍布沿江各省市,特别是上海、南京、盐城、芜湖、武汉、重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数量最多的地方。”陈耀告诉记者,作为最大的内陆河流,长江流域水资源充沛和巨大运量优势,极大地降低了这些行业的生产与运输成本,也造成了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的累积与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