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方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们还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先生》第二季,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
阮仪三,83岁,江苏苏州人。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倡议者,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曾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阮仪三一辈子跟历史古城、古镇结了不了之缘,而且为这些保护竭尽全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光说说道理,光谈谈文章的,这个事不是我们所做的,我是保护的行动派。”
“平遥拆的很慢,为什么会慢?钱少,再加上文物部门的人经常在那干涉,我就说这个东西你们不要随便拆,我给你们另外做个规划,不一定非要拆了城墙,拆了马路才能发展城市。”阮仪三的传奇,从“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开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发展加速期,各地纷纷开始拆老城建新城,平遥也不例外。1980年,阮仪三还只是位讲师,人微言轻,他只能趁着当地因为缺钱、拆迁暂停的空档和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们白天实地考察,晚上不眠不休,做出整体保护旧城、另起炉灶发展新城的规划,再自己背着图纸上北京搬救兵,“郑老和罗老是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他们一到了之后省长就出来了,省委书记就出来了,这个郑老就很有意思的,他说‘来,拿个笔,拿个纸来’,他就写:阮仪三平遥历史名城保护规划是‘刀下留城’的规划”,‘刀下留城’就是这么来的。”
在当时的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郑孝燮、文化组组长罗哲文等专家的过问下,阮仪三牵头的保护规划终于变成了红头文件。“刀下留城救平遥”就此成为美谈。1997年12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平遥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正是从平遥开始,阮仪三率先提出了“古城保护规划”这一课题。1985年起,原建设部委托同济大学开办了《城市建设领导干部培训班》、《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培训班》,阮仪三长期担任班主任,“关键的人物,建设科长、城建局长、管城市的人大常务会主任都弄到同济大学去培训,你说没钱?不要你钱,免费的。你过来,我给你们免费上课。两个月回去,下半年再来两个月,再来人,一批一批,包括江南水乡、周庄、同里、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