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玄雪莹给蒙古国学生授课中。 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本报记者姜斌曲静
齐齐哈尔与乌兰巴托,纬度相同但却跨越“千山万水”。玄雪莹,一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孩子,从齐齐哈尔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到蒙古国乌兰巴托当一名志愿者。
记者见到玄雪莹时,她正在乌兰巴托市18中学的教室里教孩子们汉语。来到蒙古国的时间不是很长,虽然语言交流的障碍还存在,虽然生活上的各种不适也还没消除,但她已经被蒙古国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所打动。玄雪莹说,“这段时间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刚到不久,正赶上学校60周年校庆,庆典前我就训练学生们用汉语读主持词,当看到五星红旗在舞台上飘扬,当看到训练过的蒙古国孩子说着中文,当看到喜庆欢快的狮子舞引爆全场,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玄雪莹说去之前最担心蒙古国的孩子调皮,但现在发现很简单,“只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喜欢上汉语老师,就会喜欢上汉语。”现在,玄雪莹说“走在学校的走廊里,孩子们看到后会飞奔过来抱住我说,老师,我爱你!”(下转第三版)
结束语
由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策划组织的“‘一带一路’中蒙俄三国多地大型实地全媒体采访”,今天刊发最后一篇报道,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报道历时近一年,40余名记者组成10个报道组,境内境外联动,跨越中蒙俄三国多地,行程5万余公里,采访千余人。经过精心加工编辑,陆续刊发了近百篇约20万字的文字报道和近百幅图片,每篇报道均制作成H5通过新媒体推出。这次报道,以全媒体联动的方式,全面立体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中蒙俄三国多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牵引作用,展示了我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进企业、下田间,记者们一路行走一路传播一路收获,所到之处受到各国各地人们的欢迎,并引发当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热烈讨论。
此次大型活动是一次生动的、前所未有的全媒体跨国采访的探索,也是主流传媒大型融媒报道的实践,必将促进我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上接第一版)18中学的骨干教师娜仁其其格表示,对玄雪莹和我省另一志愿者蒲丹丹非常满意,她通过翻译对记者说,“她俩非常积极主动,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学生们非常喜欢她们。我们学校开展中文教学已经有10年了,目前有300多名学生学习汉语并且积极参加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近几年学校开始邀请志愿者教汉语,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