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圣强
曾经在3D打印产业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的渭南,这几年开始聚焦“3D打印+”产业孵化。
“如今我们不在单纯地发展3D打印技术,而是以3D打印设备生产、3D打印金属材料研发及生产、3D打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主动将3D打印技术植根当地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实施3D打印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快3D打印与传统产业结合,“‘3D打印+’加出产业发展新动能。”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主任姜通说。
“3D打印+”加出新业态
“站到这里只需要一毫秒,就完成了全身数据扫描,获得全身各个部位准确的三维信息。”渭南领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军说,这项3D打印数据测量搜集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服装定制、航天航空等制造业,而且通过构建网上虚拟试衣间,将对于当下流行的网购进行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
这家源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技术团队,来到渭南高新区不到两年就迅速找到产业化之路,目前已经和一些服装业巨头、航天航空业龙头开展业务,国内一些网络公司对他们的产品和软件系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些年,渭南高新区早已从单纯的3D技术,初步形成了“3D打印+航空”“3D打印+汽车”“3D打印+医疗”“3D打印+文创”“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孵化各种类型中小科技企业。
特别是与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渭南高新区建设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渭南教育培育中心,3D打印创新教育工作被教育部、人社部列为试点,“3D打印+创新教育”的“渭南模式”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渭南高新区还与西工大黄卫东教授团队联合组建“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集中研究“3D打印+航空航天”,解决了我省航空航天领域军工领域精密部件拓扑优化、工艺设计、精密制造、修复等难题。与烟台路通陈国诗博士团队合作,建设陕西智能化精密铸造示范中心,研究“3D打印与汽车发动机等高端、复杂、精密铸造技术”,产品快速占领了国外高端市场。
“3D打印+”加出高科技新团队
“只要是‘3D打印+’能够涉及的人才,我们注重对整体团队的引进,刚性引进不行,我们就柔性引才,这样就能够迅速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和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为产业化过程中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姜通说,他们坚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者需要什么支持,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目的只有一个,让科学家的智力成果得到价值体现,让企业家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