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自去年发射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墨子号”量子卫星预先设定的三大科学目标全部提前圆满实现,这一重大成果今天(10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瞄准了量子研究领域最前沿的三大科学目标。在中国科学院新闻发布会上,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介绍,继今年6月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后,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标志着“墨子号”预先设定的三大科学目标全部圆满完成。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 潘建伟 :我们也非常开心,我们预想中两年里完成的科学实验任务,其实一年就已经完全完成了。
被称为“幽灵粒子”的量子,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原子、光子等微观粒子都是量子的表现形态。由于量子具有叠加和纠缠等很多神奇特性,量子理论已经催生了很多革命性的技术,比如晶体管、激光器,甚至最前沿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而量子科学研究也成为国际最前沿的探索领域。经过十多年研究部署,中国科学院潘建伟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在去年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轨运行仅一年时间,“墨子号”就提前完成了全部预先设定的三大科学目标,为我国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物理科学主编 卡尔·齐姆勒斯 :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意味着潘建伟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顺利完成了三项量子实验的展示,这些实验将会是全球任何基于空间的量子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这些努力,该研究团队才能够将应用型量子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提升到如此的天文高度。(央视记者 帅俊全 徐进 何续亮 )
详解“墨子号”神奇使命
在卫星和地面之间这么遥远的距离进行量子实验,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首次。那么,“墨子号”量子卫星和地面五大台站一起配合实现的三大科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量子密钥分发 远距离保密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