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面临的环境、任务、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领导干部,在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上,心里一定要有一杆秤,孰轻孰重须拎清。
比如,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现在,一些同志还没有彻底摆脱“速度情结”。一讲到稳增长,就只知道扩投资、拼资源,习惯于上项目、铺摊子。新常态下,必须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
比如,重建设、轻产业的问题。现在,要讲修路、架桥、起楼盘,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对如何抓产业,既有重视不够的问题,又有方法不对头的问题。培育一个产业,没有5到10年的努力是做不到的。像我省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优势产业,都是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打造而成的。当时的条件远不如现在,为何现在条件好了,抓产业的成效反而不太明显?要清醒认识到,区域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但长远发展必须依靠产业支撑。
比如,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我们不能再热衷于搞“短期行为”,追求“轰动效应”“眼球效应”,而要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办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把那些短期内难以见效、但对长远有利的事情,一任接着一任干好。
比如,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对“放”要求多,对“服务”重视不够。放不是放任,管不是管死,必须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比如,重权力、轻法治的问题。有的缺乏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意识和本领,决策办事凭经验、依习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过去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
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问题,本质上是发展理念、党性修养、政绩观的问题,是“四个意识”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是简单的10个字,而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体系,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尺,坚持问题导向,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切实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