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查询日志、一份疑难人员登记簿、一盒寻人启事——这是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男服务区工作人员李升的三大“法宝”。凭借这个原始“数据库”,今年32岁的李升已为百余名“无名氏”找回了名字和身份,帮助他们与家人团聚。
精神错乱、智力障碍、老年痴呆……因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原因,部分受助人员无法说清家中地址,成为救助管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在救助管理站里,流传着一个“黄金七天”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超过七天仍然未帮受助人员查清地址,一般很难再查清了,就会成为“无名氏”。而李升所面对的对象,全部都是这些长期滞留的“无名氏”。
“虽然有点辛苦,但是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都要尽力做到最好,失踪人员的家属也很想念这些亲人,能帮到他们我就很开心了。”昨天上午,他护送一名受助人员回孝感老家,直到中午11点半才赶回救助站,他告诉记者:“我以前就有过当警察的愿望,现在也算是在实现当初的梦想吧。”
昨天,一名男子躺在地下通道内,李升(左)与他沟通
记者朱佳琦 摄
想方设法与“无名氏”搭话
一声“舅舅”成了破案线索
今年7月,一名蓬头垢面、精神异常的受助人员来到了服务区,他不愿理发、换鞋、说话,强烈的抗拒让大家束手无策。李升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围着他转,从家乡风物、兴趣爱好聊到社会关系、家庭成员,想方设法与其搭话。
32岁的李升在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男性服务区已工作近10年。他所在的男性服务区,每年大概有1.8万名男性受助人员在这里停留,接受救助服务。多年来,他见过落入传销组织侥幸逃脱的、四处乞讨看病的、被偷被骗身无分文的,也见过四处流浪四海为家的……但是,李升始终认为,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浑浑噩噩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家在何方、身在何处的受助人员,虽与亲人彼此思念却无法见面。
李升把工作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这些“无名氏”身上,用心观察他们的表情神态、动作习惯,记录他们的只言片语、疯言疯语。
今年5月,青山公安分局青化派出所将一名双目失明、精神异常的青年男子送到救助站求助,该男子始终咬定自己是湖北钟祥人。为了帮他找家,市救助站特地安排工作人员护送该男子到钟祥“走游”,希望去当地唤起他的记忆或被熟人认出,结果却一无所获,只能再次将男子接回站内。在男服务区生活期间,李升时时留心他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