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丹东8月8日消息(记者徐志强)许多人都知道,丹东柞蚕丝绸曾风光无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丹东丝绸工业称雄国内外市场,年总产值4.9亿元,形成从柞蚕放养到缫丝、织绸、绢纺、印染、丝绸机械等一条龙产业生产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际市场处垄断地位。
从辉煌走向衰落,丹东柞蚕丝绸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成为消逝的历史记忆。然而,对丝绸有着割舍不断浓浓情感的丹东人,一直没有放弃或停止这一领域的研发和攻关,攻克一道道技术壁垒,让沉睡20多年的丹东柞蚕丝绸在浴火中重生,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发展潜力。
“智能缫丝机满足了柞蚕业生产的环保要求,节约能源30%以上、水资源70%以上,节省人工80%以上。这项成熟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将为我国柞蚕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8月3日,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海饶有兴致地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智能缫丝机及其技术创新点,把先进控制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中,新产品节能环保,水循环处理系统可做到污染物零排放,适应我国北方地区及印度等国家微型家庭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不仅如此,随着丹东市柞蚕业生产实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通过传统生产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全市获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成果,丹东中天柞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填补世界、国内野蚕无污染抽丝空白的生物脱胶解舒技术,实现了丝绸产业清洁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进而实现了我市柞蚕业生产风险显著降低,逐步走向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现如今,我市已形成从蚕种繁育、蚕场管理、蚕茧收烘、准备、织造、印染、服装、科研开发、人才教育、产品检验一直到内外贸易的配套完整、专业齐全、功能完备、业绩显著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柞蚕丝绸业重要基地。柞蚕丝绸制品及其综合利用产品凭借其天然、环保、保健等功能,符合绿色、健康的消费趋势,成为经济效益突出的绿色环保的产业。
采访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有蚕场53万公顷,蚕农10万户,最高年产量7万多吨,每年养蚕农户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70%至80%,平均每把蚕茧产值可达8500元左右,净收入6000元,多则数万元。据预测,未来几年茧丝绸行业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其产值与效益3年内可再翻一番。目前,全市柞蚕资源和柞蚕丝绸及其生物制品年产值100亿元。柞蚕丝纤维作为服装和家纺的高档原料,一直是纺织品中的珍品,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份额固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柞蚕丝绸制品年均出口数百万米,年总产值60亿元。不仅如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柞蚕丝绸制品及其综合利用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如生物制品、药用原料、食品、化妆品等,开辟了柞蚕丝绸业又一新的产业领域,为柞蚕丝绸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产品开发空间和市场空间。
为继续探索柞蚕丝绸产业的发展新路,丹东市将以龙头企业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新建一个柞蚕丝绸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并以此为核心牵动周边地区的蚕业、加工业和商业规模,创建独居特色的中国柞蚕丝绸业资源、技术、产品和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组建辽东柞蚕丝绸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技术和产业优势,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完善技术装备,提升产品档次,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独特的产品及品牌优势。与龙头企业整合辽东地区十余家相关丝绸企业及科研院所和高校,创建国内首个辽东柞蚕丝绸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化战略和产业升级战略。聚集行业优秀人才,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共享行业先进技术的必然趋势。集农、工、科、贸为一体的柞蚕产业集群,通过分工合作,竞争创新,从原料茧的养殖、仓储开始,到缫丝、面料、无水整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产业升级,建设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柞蚕丝绸、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基地,为丹东柞蚕丝绸的锦绣前程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