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走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随处可见杨树。这种枝干笔直的树木,是高原防风治沙的“忠诚战士”。
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穿越千山万水,从鱼米之乡到雪域高原,深深扎根在祖国的边疆大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们就像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是雪域高原的守护者、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器”。
“来之前只知道援藏艰苦,不知道这么艰苦!”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湖南省援藏前线指挥部党委书记、总领队廖良辉的感受,是所有湖南援藏干部共同的心声。
“只要真诚相待, 就一定能找到共同语言”
在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县,为了防止高原反应,平常人说句话都要轻声细语。有一个人却不是这样,嗓门很大,一口“常德普通话”,很远就能听到他的声音。
他是常德市援藏干部覃歇民,担任隆子县委常务副书记。2013年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后又转为第八批援藏干部。
在湖南对口援助的4个县中,隆子县是最艰苦的。在此已呆了4年的覃歇民,曾遭遇过严重肺水肿的折磨。
那是2014年3月4日,覃歇民突然觉得恶心、头痛,剧烈咳嗽伴随着胸部疼痛难忍。他给当时同为常德援藏干部的同事打电话,得知那位同事和另一人也有同样的症状。3个人在县人民医院会合,检查发现肺水肿症状已十分严重。救护车立即将3人转移到山南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肺部CT显示阴影部分均已超过了90%。医生表示,如果再晚送来半小时,3个人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这一经历并没有阻止覃歇民在隆子县的脚步。援藏期间,他走遍了隆子县所有的大山深沟和行政村。
覃歇民的办公室里,有数本厚厚的笔记本,那是他的民情日记。其中一本《西藏漫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企业准备进行探矿,但当地群众不理解,导致探矿工作始终未能开始。为了解决群众的疑惑,覃歇民和两位工作人员驱车近3个多小时来到村子。村民都在收割青稞,待集中已是晚上8时多,而对话一直持续到凌晨1时。
当时有一位藏族姑娘问覃歇民,如果他们在探矿时把矿悄悄拿走了怎么办?
覃歇民笑着说,除非真有孙悟空,否则谁也拿不走。随行的翻译吃惊地问,就这么说吗?覃歇明点点头。群众明白了意思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