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植物、重视植物研究和保护、提高公众的植物科学意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世界上第一朵花开在哪里?《诗经》里的“荇菜”长什么样?日前,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举行,这次大会不仅是植物科学界的“奥林匹克”,也是一场养眼醒脑的植物文化盛宴。短短的会期把不少人的生活带入了关注花花草草的“植物学时间”,也让崇尚自然、热爱植物的“种子”播撒开来。
从哺育人类的粮食到医治病症的草药,从构筑房屋的栋梁到观赏怡情的花卉,从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到玉米、马铃薯的全球传播——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无处不见植物的身影;人类的历史文化,更是深深留下了植物的烙印。
我国是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全世界1/10植物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花植物是发现于辽西热河生物群的辽宁古果,也就是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我国还是世界已知蕨类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水稻、大豆等作物的起源地,以及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
自古以来,我国就比较重视对植物的发现、研究、利用和保护,比如《南方草本状》、《本草纲目》和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突破,以及全球最大的植物基因库等,都集中呈现了在植物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次国际植物学大会的标识元素银杏,就被称为“中国带给世界的珍贵礼物”,是中国人把银杏从濒临绝种的境地中拯救出来,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一成功案例至今仍可以作为全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的典范。
植物需要我们,就像我们需要植物一样。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之下,迫切需要我们与植物建立牢不可破的纽带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绿色发展。热爱植物、重视植物研究和保护、提高公众的植物科学意识,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地关注植物、认识植物,现代科技也为这种爱好提供了更多的实现手段。遇到陌生的植物,只要拿出手机,打开APP,对着植物的特征部位拍张照,就能得到分辨结果,甚至还能看到植物的性状、分布、价值等系统性的介绍,让不少人告别了过去“见了麦苗叫韭菜”的尴尬。
不过,也应看到,我国虽然已经走在世界植物学研究的前列,民间也形成了一定的植物保护意识和氛围,但整体上对植物仍然知之甚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植物灭绝、外来植物入侵等全球性问题仍然突出,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让“植物学时间”久一点,鼓励青少年在“植物发现之旅”中走近自然、走近科学,让人们在关注植物的过程中树立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的生活会更绿色、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