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山寨,米酒飘香;吊脚楼前,品茗消暑;风雨桥上,山歌齐飞。
7月以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苏木绰核心地王家坪镇,八方宾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淳朴的土家人载歌载舞、热情待客。
“哎……喂……吊脚楼上燃红烛,哪个绣花讲善书,又传家风当信物……”7月31日,记者走进王家坪镇,耳边不时传来阵阵歌声。
“这首《哎咯咱的作数》,是对土家家风的赞扬!”随行的永定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苏振告诉记者,“苏木绰”是土家族语的音译,是指王家坪和沅沽坪两个乡镇的中心地带,是土家族祖源之地。
“歌名很特别吧?这也是土家族语音译,土家人的赞美语之一,意为‘的确是很棒、很好’。”一边走,苏振一边介绍,“《哎咯咱的作数》立足土家文化,融合王家坪镇社会风貌、传统文化、独特民俗、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等进行创作,朗朗上口。”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王家坪镇马头溪村。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在绿树的掩映下荡漾在潺潺溪流中,如同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水墨画。突然,一块“榜眼故里”的牌匾引起了记者注意。
“这个村落还出过榜眼?”记者问道。
“是参与编纂过《康熙字典》的郑国祥,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为官两袖清风。”
苏振带记者走到郑国祥的坟前,一块仅三尺高且字迹模糊的青石墓碑映入眼帘。墓碑略显“寒碜”:只有“郑国祥之墓”五个字,没有身份记述,没有功德褒扬。
“郑老临终前叮嘱儿孙‘丧事从简,微墓小碑,切勿负债’,并教育后代‘耕读为本,益国益家’。郑氏后代一直秉承家训,勤耕苦读,改革开放以来,有50多人考进全国重点大学。”
“我劝情哥哎哎哟,莫赌钱来……”记者沉浸在郑老厚重的家国情怀中,突然被不远处的吊脚楼里飘来的歌声打断了思绪。闻声走进老党员龚婆婆的院子,书有“诚信”二字的牌匾高悬家中。
“我正在清理儿子的房间,孙子马上要回来过暑假了。”老人笑呵呵地说着,将衣服一件一件放进木箱。不经意间,记者看到了箱子内盖上“读书要坚心、学习要勤奋,忠孝善为德、做人要诚信”几行毛笔大字。
“这是1978年,大儿子考上市重点高中时,我特意给儿子置办的随行‘礼物’,直到现在,他一直将‘诚信’二字谨记心间。”龚婆婆说,山里娃儿跳出“农门”不容易,现在村里已经考出去了上百个大学生。
“外面查了那么多的贪官,咱村里没有一个,哎咯咱的作数!”龚婆婆说着竖起大拇指,这全靠咱们代代相传的好家风,“村民堂屋里挂着的对联牌匾,就是对后代的告诫与教诲。”
据介绍,该区大力推进家风建设。该村78户党员家庭通过挂家训牌、讲家风故事、创作好家风歌曲等形式,推进家风建设。目前,该区正由点及面,将此做法向全区90多个单位、2000多名科级干部拓展,旨在以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
(本报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