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我远在千里站岗、放哨,家里亲人却在受人欺负……”讲到22年前写给汤阴县政府的那封信,曾在福建服役的河南汤阴籍军人李士林没想到,一封信竟会催生出涉军维权的“汤阴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汤阴县人民法院与县人武部门研讨协商后,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1月15日,全国首家“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在汤阴县挂牌成立,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以“维军法庭”为龙头,很快形成了一套集审判、调解、服务、军民融合于一体的涉军维权工作机制。
“这种运用司法手段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工作模式被誉为‘汤阴经验’。”安阳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曹更生近日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2000年,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在全国推广,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原济南军区、河南省委在安阳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向全国全军推广。
涉军纠纷快调快审快执结
“因邻里纠纷,邻居在俺家门口堆放垃圾、垒砌砖墙,俺老两口被困家中,连出门都困难。”2010年春节前夕,军属苏其德和老伴冒雪从自家翻墙出来,到汤阴县法院寻求帮助。维军法庭迅速为其办理立案手续,到现场实地查看后,第一时间审结此案,并将门前的砖墙拆除。河南省军区首长闻讯后感慨道:“拆除了一堵小砖墙,巩固了祖国大长城。”
随后,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冒雨回访了苏其德,倾听其对法院办理案件情况的意见。苏其德在边疆某部服役的儿子向部队首长表示:“法院为家人排忧解难,我没了后顾之忧,要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
“所有涉军纠纷案件,我们都坚持快调快审快执结,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曹更生说,安阳市两级法院在化解涉军纠纷上,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联动为依托,在全市建立人民调解室157个、巡回调解办案点134个,强化诉前、诉外调解,并加强军地协作,选聘456名现役军人、复员转业军人、军属担任人民陪审员、特约调解员,有效提升审判效果,所审理的涉军案件实现了无超审限、无错案、无信访。
“八个一”打通“绿色通道”
作为“汤阴经验”的发源地,20多年来,汤阴县法院院长换了五任,涉军办主任也换了四茬,但“视军队为长城,视军人为亲人”的情怀始终未变,涉军维权机制也日益完善,以一个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涉军工作办公室、一个涉军立案窗口和网上涉军维权窗口、一张涉军案件审判流程表、一个涉军案件专用章、一张维权联系卡、一块法律咨询牌、一份案件转办函为内容的“八个一”工作模式,为涉军维权打通了“绿色通道”,由此催生出的25项规章制度为涉军维权提供了依据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