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会林
攸县花鼓戏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一辈传一辈》自演出以来引发广泛关注,并不是因其表演如何可圈可点,或是剧作技法上有何高明的突破,相反,作为基层院团,他们的表演还难登大雅之堂;作为基层编剧,罗冬元在技法上相较还略显老套。其引发关注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既关风化,又关痛痒。
不关风化体, 纵好也枉然!
高则诚创作《琵琶记》时的宗旨,于今天的戏剧创作,仍未过时。戏剧创作关乎的风化,不是世俗理解的那些封建思想、陈规陋俗,而是世人所共持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戏剧创作关乎风化,即在作品和世道人心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机联系。通俗地讲,就是要关照现实,具备现实意义。
花鼓戏《一辈传一辈》较好地践行了这一宗旨。该剧的剧情较为简单。退伍军人石源自幼父丧母嫁,叔叔石虎为抚养他成人而终身未娶。石虎60岁时有意享受孤寡老人进养老院的政策,但石源不愿叔叔在养老院过缺少亲情的生活。为此他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有不知情的人误认他留石虎是为使唤免费劳力,风言风语不断。多年后,石源因腿疾需要外出手术,将年事已高的叔叔短暂借居养老院。此番风言更甚,直指他视叔叔无劳动能力而推出门。知情人看不下去,揭开真相——原来石虎是随母嫁入,叔侄俩并无血缘关系,石虎当年为了这个家不散而承担起抚养石源的重担,并耽误终身。石源早已从母亲的信中知道真相,但他即便是对妻子也未曾说破,数十年如同对父亲一样地赡养石虎。这一家风如同剧名,一辈传一辈,很好地在这个家庭里传承。因此,在面对石源的腿疾时,女儿石添也是:“倾家荡产,我也要让爸爸重新站起漫步人间道!”
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孝道与家风话题。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关乎痛痒才会被关注
近些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院团共同努力下,众多的新创剧目频繁地送上门去,免费供基层观众欣赏,为什么还有猖獗的“三俗”演出占领基层市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问题绝不是出在观众身上。
免费午餐送下去,不能有效引领观众,问题出在我们的作品上。我们近年的许多创作,远离了基层观众的切身诉求,远离了基层观众的身边生活,于观众而言是无关痛痒。你不关注我的生活,我就不关注你的演出。
《一辈传一辈》在关乎风化的同时,直面生活,直面观众的切身诉求,选择农村社会广泛面临并热议的话题——孝道、担当。人人都会老,这样一个话题的选择,具有普遍性。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可谓是全社会的共同诉求。你关注我的生活,我关注你的演出。如此,《一辈传一辈》带着关乎观众切身痛痒的话题出现时,观众一改往日的冷漠,对沉寂的戏曲演出掀起一阵空前的热议。尤其是在基层演出,常有观众看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
《一辈传一辈》的启示
每个剧种都有对应的观众层,每个剧种也都有其擅长表现的题材和拙于表现的题材。
《一辈传一辈》,其人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事件也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于剧种而言,题材是对应的凡人小事;于观众而言,是关乎观众痛痒的话题。如此,其成功也就是必然的。
尽管这部剧有许多的不完美,但仅凭它关乎风化的正确价值取向,以及关乎痛痒对戏曲繁荣之路的探索与实践,就足以彰显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该剧可圈可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