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众多关注母乳喂养的人士在北京呼吁将产假延长至6个月,以提升中国的纯母乳喂养率,提升人口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呼吁者包括医生、公益组织成员和政府官员。他们的依据是,由于母乳喂养已被医学证明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实行纯母乳喂养,不添加水及任何食物,6个月后可添加辅食,有条件的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到孩子两岁或更久。
7月31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促进母乳喂养”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山米这样形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初乳是我们的第一剂疫苗。”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副巡视员曹彬介绍,他们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知道产后复工仍需继续母乳喂养的母亲占了76.83%,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仅有28%。
我国是世界上女性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许多职场女性利用工作间隙为孩子挤出母乳并储存,被称为“背奶妈妈”。对她们而言,产假制度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2012年,我国的基础产假由90天增至98天。2015年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后,各省份陆续修订地方条例,延长了产假,但标准不一,多为四五个月。
一个月前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一个目标是将6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50%。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说,这就需要完善产假制度——政策一方面规定了较短的产假,一方面又提出了纯母乳喂养率的目标,“让人面临政策的两难选择”。另一方面,假如产假延长,又会对女性就业造成影响,这是政策制定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宋文珍呼吁,母乳喂养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促进母乳喂养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方式,也应转变为“政府健康促进行动”。
“没有什么政策像促进母乳喂养政策这样,它有利于儿童,有利于妈妈,而且有利于社会。当它减少各种疾病的时候,整个社会都直接从中受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指出,将产假增至6个月,不需要特别花费,只需要顶层设计就能做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丹华此前就呼吁过延长产假。她说,喂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产假制度要有所保障。这位医生所见到的无法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多数都是由于产后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