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7月10日电题:一个商人“放倒”11名官员,采购一本练习簿收5厘钱“好处费”——教育招标采购腐败案透视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徐海涛、周畅
教育扶贫项目招标成“私人订制”,一个商人搞定11名官员;采购一本练习簿“雁过拔毛”收5厘钱“好处费”,几十家出版机构在中小学教辅材推销中行贿,招标采购部门官员“前赴后继”受贿落马……
近期安徽曝光的几起教育腐败案,透露了学校设备、教材等招标采购过程的乱象和制度漏洞。
教育扶贫项目招标成“私人订制”,一个业务经理“搞定”省厅和7个区县官员
近期,江苏锡光科教设备公司业务经理成某行贿案在安徽池州法院审理宣判。经查,2011年以来,为销售教学仪器,成某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招标采购过程中,先后向安徽教育系统11名官员行贿,涉及省教育厅和7个区县,行贿金额达232.5万元。
作为一名外省销售人员,成某是如何“搞定”安徽多名官员的呢?据了解,2011年,成某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一名机关驾驶员“牵线”,结识了时任该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缪富国。2012年,经缪富国向池州市贵池区教育局领导“打招呼”,锡光公司成功中标该区当年的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为感谢“帮助”并希望日后继续得到支持,成某送给缪富国30万元。
靠省厅处长“打招呼”中一次标之后,为了年年中标、在更多地方中标,成某开始更大范围地“活动”。从2012年到2014年间,成某先后向安徽池州市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阜阳市颍州区、颍泉区及泗县教育系统的10名官员行贿,涉及县教体局局长、教育局副局长、电教馆馆长等多人。
办案人员介绍,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有一套公开招标程序,但通过提前“做手脚”,受贿官员与成某按照成某公司产品的技术参数编写招标要求,并在评标打分时“有所偏向”,使公开招标实际上变成了“私人订制”。
通过类似手法,成某在安徽多地的教育薄弱学校项目招标中屡屡中标。其中,在池州市贵池区连续3年中标。在阜阳市颍州区两年连中4标,中标金额达1110.7万余元。
本案一名落马官员说,之所以会出现“萝卜招标”,是因为在教育设备招标中存在着“人为可操作空间”。“如果想照顾某些公司,可以在标书制作时放宽条件,或者适当修改标准来‘适应’他们,外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