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一个刻在所有中国人心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80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畔硝烟弥漫、战火熊熊,侵华日军为了吞并全中国,炮击宛平县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自此,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
面对亡国危机,中国军民向死而生,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沉重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怒吼、奋战、牺牲与不屈!经过持续八年的苦战,日本侵略者终被击溃!以下这些日子值得永远铭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赴湖南芷江受降,拉开中国战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幕。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
今天,当我们抚摸80年前“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较场口惨案等事件的伤口,当我们重温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英勇顽强,不仅是为了记住过去的苦难与抗争,更要把这种回忆与纪念,化作前进的动力与必胜的信念。80年后,“抗战精神”依然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什么是 “抗战”精神?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曾指出“抗战”精神的四层内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80年来,正是凭借这种情怀、气节、气概与信念,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从粉碎日本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嚣言论,到击退各种唱衰新中国的言论,再到击败各种唱衰“中国模式”的言论,中国人民就是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艰苦奋斗,努力前行,一步一步地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
今天的中国,已非当年任人欺侮的羸弱国家。神舟飞天、航母下水、蛟龙深潜、高铁飞驰,“一带一路”连接起全世界的梦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令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充满着民族自豪感。今天的中国,从来没有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来没有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从来没有这样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不过,当今世界并不平静。就中国而言,对内面临经济转型压力,发展仍是最大的诉求;对外,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政经形势的不确定性上升。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精神信念的传承更加可贵。我们依然需要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依然需要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才是对80年前那场苦难和抗争以及所有逝去的先烈的最好纪念!
愿我们行走万里,归来依然热血!(文/盛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