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童徐梓竣为纳达尔服务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薛超):每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阳光下在红土上飞奔的除了运动员,还包括无数名小球童的身影。在今年的罗兰·加洛斯球场,记者看到了中国球童的身影,从中国网球公开赛脱颖而出的四名中国小球童在法网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星期。
这些孩子们能够来法网,得益于中网同法网自2013年开始的一个青少年交换项目,主要的内容就是双方各自派出球童到对方的赛事去工作,并体验当地的文化。法国网球公开赛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网球赛事之一,对球星的选拔标准也是十分严格的。负责四个中国球童此次法国行的中网球员及国际关系经理尹凯向我们介绍了法网选择球童的流程。“中网的这些球童,我们是专门邀请了法网负责球童的评估师和培训师到中网的现场,把所有符合他们年龄标准的球童全部看一遍,从符合标准的球童里再做评估,评估之后最终选出来四个。”
四个孩子不拘一格的合照薛超 摄
这四个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国球童是张良聿、徐梓竣、王奕欢和李欣钰,正好两男两女,性格上也是有的开朗有的腼腆,有的阳刚有的可爱,完美体现了团队的互补。
每天早晨,所有球童们高唱着法网独有的“罗兰·加洛斯之歌”开始晨跑,点燃了自己的活力。歌声也唤醒了古老的罗兰·加洛斯,早上11点,第一场比赛就要开始了。
为了更好地和外国小伙伴进行交流,球童的分组故意把同一国家的拆散,因此中国球童们经常要在一整天都和外国伙伴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这也让他们打开心扉,收获了友谊。绰号“慢慢”的长春姑娘王奕欢就靠着自己开朗的性格很快和外国小伙伴们打成了一片。“因为外场的比赛一般是两个人一组,所以两个人一天就一直黏在一起,无论是和男孩还是女孩,吃饭也在一起,干什么都在一起。最后就和他们打成一片,变得特别熟,不管看见谁他们都对我们特别友好。他们说中文是最美好的语言,还跟我说中文实在是太难学了。”
因为法网规模更大,赛程更多,因此对中国球童们来说每天要服务的场次也比在中网多得多,这也让孩子们一开始很不适应。他们晒得黝黑,每天起床都成了大难题,男生们更是在偶尔吃上中餐的时候一人能干掉三四碗饭,可见体能的消耗是多么的大。16岁的徐梓竣是四个孩子里年龄最大,个子也最高的,也是最早适应这样工作强度的中国球童。“我在中网的时候最多一天只服务过6场,在这呢资格赛那几天外场的比赛一天几乎能超出中网一倍。刚开始确实感觉很累,第二天都起不来。但是过了一周左右,渐渐就适应了。以前在中网一天服务六场球已经很累了,在法网要是一天只服务六七场现在感觉太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