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弹部队从“静卧深山”到“全域慑战”,离不开导弹专家的“贴身服务”。开展导弹专家评选以来,火箭军先后有300余名高端技术人才入选专家方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坚持“向作战部队倾斜、向作战保障专业倾斜、向一线技术岗位倾斜”,使一大批作战训练一线的打仗型人才跻身导弹专家行列。
导弹发射瞬间。王 璐摄
解放军报讯 记者王卫东、特约记者杨永刚报道:高原初夏,依然雪锁山峦。火箭军某导弹旅跨区实弹发射,某一零件突发故障。该旅高级工程师、导弹专家谭清泉临危受命,短短数分钟便判明情况快速排除,确保发射圆满成功并创下多项纪录。
战略导弹部队从“静卧深山”到“全域慑战”,离不开导弹专家的“贴身服务”。从上个世纪末至今,在作战运筹的中军帐里、阵地建设的关键节点、检验发射的紧要时刻,作为支撑长剑飞天的高端技术人才群体,一批火箭军自主培养的导弹专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火箭军开展导弹专家评选以来,先后有300余名高端技术人才入选专家方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坚持“向作战部队倾斜、向作战保障专业倾斜、向一线技术岗位倾斜”,使一大批作战训练一线的打仗型人才跻身导弹专家行列。
专家编成更趋合理。火箭军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说,过去导弹专家过于集中于非作战单位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而今,实弹发射任务现场,作战部队“本土”导弹专家已覆盖一线所有导弹旅,由其领衔的技术队伍完全担当起独立发射的把关重任。
专业分布得到优化。5年来,火箭军作战运用和作战保障专家数量大幅增加,一批新兴专业学科牵引部队作战训练迈进更高层次。某研究所所长、导弹专家李贤玉攻克某新型导弹信息远程快速传输难题,使多支导弹旅、多种型号武器装备实现在同一作战指令下对目标实施火力打击。
年龄结构根本改善。记者在演训现场看到,为导弹飞天护航的既有两鬓斑白的老专家,也有年轻面孔。去年,年仅36岁的某导弹旅技术科科长邓江涛,在某新型导弹武器装备训法战法探索中成果突出,被破格评选为导弹专家。如今,专业基础牢、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导弹专家,在火箭军已占总量九成以上,成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人才方阵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