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死是生命的终结,而把它看成是人生旅程的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间。因此,人从死去的这一刻起,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新的旅程,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从死亡到丧葬的仪礼,即以此种观念为出发点,丧葬礼俗被看作将死者的灵魂送往死者世界必经的手续。
弥留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乃任何人不可回避的现实。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极力的回避死亡。即使是患上某些不治之症,亦是不怕花钱,能把生命拖延一天就是一天,死亡是人生的第一大灾难。作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家中长辈或主要成员的死亡,则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一大不幸。俗话说:“事再大,大不过爹死娘亡”。
在农村,家中一旦有一名病危的老人,每位家庭成员心里上都是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老人一旦有不能进食、进水或者神智不清、容貌发生变化,如额头纹张开等,那就是离死期不远了。
这时,家人便不能出门、远行,服侍在左右,留心观察其变化,能打针吊水的还要打针吊水,尽量采取措施,极力控制病情的变化,延缓病人的死亡时间。
老人一旦病危,并且死亡时间不定的情况下,其病床由卧室移至堂屋当门靠东墙或者靠西墙,老人死后,这里就是出殡的丧屋,老人有房,一般就在老人的房里,如果老人的房子小或者破旧,那就要移至长子的正房,如长子的房子小,则移至长孙的房子里。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兄弟几个事先协商好在谁家出殡。老人在哪里出丧,有好多家庭因为这件事大动干戈。
老人一旦确定出丧的地方,就要把堂屋当门的家俱摆设全交部移走,墙上的各种字画能拿掉的则拿掉,不能拿掉的用白色的布幔遮挡。
家中老人在未咽气之前,要通知老人的亲属来看最后一眼,在外地的要打电话催其回来,不回则视为不孝。
在这些亲属中,特别是要先通知老人的娘家或岳家,来探望老人的亲属不能空手,虽然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也要象征性地拿些礼品、糕点之类的东西,询问老人几天没吃饭了、老人的目前状况等等。
来者亲属,一般都不住,坐下说说话也就回去了,如果老人是女性,那她娘家的兄弟、侄子或侄媳则留下来观察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