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售假泛滥,成为最新一期出版的《财新周刊》封面文章调查内容。《微信:巨人的烦恼》和《你的平台我变现》这组文章深入调查了在朋友圈里像病毒一样扩散的售假,以及游走在传销边缘的代理分销行为。微商、假货、传销……在拥有近10亿用户的微信上泛滥,文章最后发问:到底是平台无能为力呢,还是监管缺失?
图:警方查获微信朋友圈卖假货
假货正在成规模向微信转移
《财新周刊》文章以一位名为“喵大叔”的“外贸工厂负责人”为例,做外贸原单生意已有七年,随着淘宝审核日趋严格,微信成了他的新大陆。“喵大叔”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发布巴宝莉(Burberry)、亚力克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古驰(Gucci)、耐克(Nike)等图片和小视频⋯⋯他的公众号或朋友圈的链接可直接导入微店,大量商品很快显示售罄下架。
除了像“喵大叔”这样,直接以社交、朋友圈、微店和公众号等方式和渠道卖假货的微商外。在微信上,微商还发展出了层层的代理体系,游走在传销的边缘,助力低劣产品甚至假货成规模的向微信朋友圈转移。
《财新周刊》文章以最新微商群体性事件“摩能国际”为例:2017年5月31日下午,微商公司“摩能国际”的代理商在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门口排队,试图通过政府施压摩能国际退还货款。50多位代理来自全国各地,手中积压的货品金额从3万到十几万元不等,卖不出的货和拿不回的钱 “微商致富梦”化为泡影。而类似被拉入摩能朋友圈传销游戏的底层“代理”分布全国,估计超过十万人。
活跃着9.38亿用户的微信成了一个巨大的诱惑,假货贩子由此希望从微信的巨大流量漏斗中筛出新生意,假货正在成规模的向微信朋友圈转移。
微信平台对假货监管几乎空白
《财新周刊》文章最后发问:对于这种假货的迁徙行为,到底是平台无力作为还是不愿意作为?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技术的发展为打假带来很多新的手段。财新采访了专事“打假”的电商人士认为,电商平台已经能够利用大数据模型打假,利用智能识别、数据抓取与交叉分析、智能追踪等技术手段,通过一个涵盖多重考量因素,包括登录IP、商品文字、图片描述、交易信息、消费者评价、权利人投诉等实时大数据模型,将假货从庞大的在线商品中筛选出来。有的还能够通过检测图片的局部标识信息来识别商品品牌,进而判断该商品是否为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