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柏林举行的“中德论坛——共塑创新”上发表演讲,题为《做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演讲全文四千余字,“创新”一词出现了近六十次,足见“创新”合作在中德未来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走过45年风风雨雨,中德打造下一个黄金45年,或许关键就在“创新合作”四个字。
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
我们已经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入口,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其中,智能制造作为新产业变革的核心,对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提出“工业4.0”战略的德国,还是积极倡导工业互联网的美国,都聚焦智能制造,以此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这样的机遇,中国同样敏锐地感知并且抓住了。“中国制造201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中国正将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以此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可以说,在新一轮产业变革面前,中德面临相似的机遇与挑战,拥有共同语言和合作领域。正因为此,李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中德创新资源禀赋高度互补,可谓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未来,中德除了传统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外,将“德国制造”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的市场、人力、资本对接,进行创新合作的升级,是推动中德全方位合作升级的主要抓手。
创新合作的“中国方案”
从中德共建佛山机器人学院、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到博世与万和联手共同开拓全球热水器市场,中德近几年在创新合作方面已经结出了不少硕果。这一次,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又从五个方面,为中德下一步的创新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加强战略引领,握牢创新合作的“方向盘”;突出市场导向,明确创新合作的“路线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重塑创新合作的“生态圈”;营造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挂上创新合作的“加速挡”;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中德创新合作添加“助燃剂”。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合作蓝图,既有方向性的规划,又有具体的合作政策,也有相关的保障支撑,为中德下一步的创新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如果能有效落实,这份方案将为中德双方的创新合作培育更加肥沃的土壤,给双方带来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