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58岁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猝然离世。
从英国剑桥回国7年,黄大年忙得像个陀螺。透过亲朋和同事们的回忆,可以感受到他为祖国、为事业、为他所热爱的人们所交付的全部。
同事眼中,他就像太阳一样
2015年1月,在全时留在长春、圆满完成“千人计划”5年任期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续签第二个合同。
“当时,大年只提了一个要求:再延长两年,在吉大一直工作到退休。”时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难忘黄大年在签约仪式上的一番话:“我是带着梦想回来的,梦想和现实应该在同一个地方找到完美的闭合。学校为我的成长和回归投入了这么多、团队成员也付出了这么多,我怎么舍得离开这片精神传承的归宿之地。这是我的母校,也就是我的归宿。”
黄大年的大学同学林君说,早在毕业留校时,我们就约定要共同努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研制属于中国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大年没有食言,他把对祖国、对母校那种深厚的爱都化作了行动,融入了生命。
吉林大学原副校长韩晓峰说, 黄大年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祖国,是他们这一群人的情结。
1993年,黄大年受国家资助前往英国留学,3年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没有耽搁一天就回到祖国。1997年,学校派遣他重返英国,继续深造,他在专业领域愈加崭露头角,最终跻身国外精英层,成为享誉国际的地球物理学家。
他生前的助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说,在英国的18年间,黄老师对祖国的牵挂一刻也没有中断,回国交流,讲学,技术指导……常常是一下飞机就被某单位接走交流,妻子女儿被对方安排到某地度假,几天后机场会合一同返回英国。
2009年,他“任性”地放弃了在英国的一切告别研究团队,说服妻子放弃事业,回到祖国,扎根母校。
“想回来,需要果断,就是这么简单。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也是从小父母的教诲为国担当。”当时,回到母校,黄大年曾这样说。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肖晞说,国家有什么需要,黄老师就做什么,除了他已经承担的大量国家级科研攻关任务,他还做了很多看不见却很重要的工作。比如,为了提升中国深部探测技术的科学普及度,他在校内四处联络,找到我们帮忙编纂科普读物。为了凝聚更多海归人员参与交叉学部的科研创新,他又主动担任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挤出时间联络大家联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