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科研投入的增加,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创新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渐进式创新来夯实技术基础。加快推进渐进式创新,要在国家层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鼓励产学研合作,激励企业持续渐进式创新,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最终提升国家整体创新实力
国内一家著名电商平台日前推出了全新零售业态,其中诸多创新举措引起市场和消费者的密切关注,但是该业态倡导的不接受现金、银行卡等任何其他支付方式的“无现金”概念却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尽管这个企业从谏如流迅速作出改进,但这件事告诉我们,类似培养消费者无现金习惯这样的颠覆式创新,固然值得尝试,却未必能很快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不断吸引着普通大众的注意力,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行业企业和知名企业家。不过,考虑到全球整体的创新格局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颠覆式创新相比,渐进式创新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更可靠、更务实的选择。
从国际情况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引领了多个行业领域的创新,给全世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辨也能发现,这些创新实践改变某个行业或领域整体面貌的颠覆式创新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那些带来小的进步和改善的渐进式创新。而对企业或行业而言,通常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者。例如,人们往往以特斯拉电动汽车为例来描述汽车行业的革命性变化,可实际上,特斯拉或许代表未来,但至今尚未盈利。与之相比,大众汽车公司推出的高尔夫车型,至今已经更新至第八代,每一代仅有微小的改变,却成为一款盈利颇多的经典车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各自的突出特性。
进入新世纪,我国创新能力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科研投入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日前共同发布了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比上一年提升4位。应当看到,我国国家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但与美国、德国、瑞士等创新强国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创新基础还比较薄弱,创新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渐进式创新来夯实技术基础。有研究表明,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例,我国企业在许多领域尚未掌握主要部件的核心技术、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整合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工业3.0、甚至是工业2.0时期遗留下来的,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解决。如不抓紧改善,则会对工业4.0的发展形成制约。
因此,加快推进渐进式创新是当前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具体推进方面,要通过落实政策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给予一定的投入,采用市场化机制,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应用技术服务体系;国家应将创新资源进一步向联合创新倾斜,打造产业创新生态。通过这些举措,在国家层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鼓励产学研合作,激励企业持续渐进式创新,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最终提升国家整体创新实力。(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