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新形势新局面,我国积极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不断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工作,另一方面针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这些工作的持续推进绘就了我国开放发展的全新格局。
认清新形势 提出新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分配机制有失公允等诸多原因,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整体增速的放缓,不仅为逆全球化思潮提供了“温床”,也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形成恶性循环。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整体格局,使得全球外资流动放缓。在国际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为1.9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尽管近年来有所恢复,但去年也只有1.75万亿美元,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种局面也使得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吸引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从国内情况看,十八大之后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国内经济进入到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常态。在这一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既往优势,如要素成本低等优势也正在减弱。但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等新的优势正在逐渐确立。国内很多产业和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走出去”也成为其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更好地开拓内需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布局国际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
因此,在过去的5年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决定全面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新时期的开放不仅强调“引进来”,也更加注重“走出去”,表现为一种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建设新体制 加快“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