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西安8月3日电(记者郑彬)“发展全域旅游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源泉,它扩大了老百姓的出游空间,为老百姓提供了多元化的旅游选择,大幅提升了老百姓的出游意愿、出游频率、出游成本,全面提高了国民旅游福利,提高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第三届全域旅游推进会暨人文陕西推介会上如是说。
近年来,各地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文化个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涌现受到了游客和资本的双重追逐。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人数的40.5%,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全域旅游投资逆势增长,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2016年各创建单位新增项目7043个,实际完成投资3249亿元,占旅游投资总额的25%;全年民营资本投资全域旅游1118亿元,占34.4%。
在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方面, 李金早说,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
据了解,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已有两批确定为全国5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海南、宁夏两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同时,各地也在不断深化、细化政策组合,确保政策供给力度与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相匹配。李金早表示,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160多个地(市)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一大批地区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N”综合体制改革效果显著,大大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有效解决了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需求与原有体制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