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浪费时间和金钱,这里有我见过的最差服务。服务员说负责人马上就来,实际上却没人招呼,我倾向于打零分。”今年8月,美国某餐厅在国外知名点评网站中出现了一条差评,其言之凿凿,仿佛能看到一个愤懑的顾客在电脑前投诉。然而,据法国《世界报》报道,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发的一套自主学习电脑程序,通过自动采集网站信息模仿人类发布的评语。此举引发业内人士对网络言论可靠性的担忧:“如果程序可以自动生成短评,那么虚假的长篇大论也不在话下!”
如果说这一试验展现了流言制造的低成本,那么近些年法国深受的网络恶意评论之苦,则证明了恶意评论对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调查显示,在欧洲,法国人喜爱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然而网络评论真假难辨,有餐馆被大量恶意差评挤兑导致关门,旅馆业者们曾控诉竞争者恶意差评致使生意惨淡,向地方政府请愿要求整肃网络环境。支持恐怖主义、种族歧视、民粹排外等极端言论也在网络上呈蔓延态势。
随着网络上虚假消息、恶意评论和极端言论的增多,法国人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逐年下降。民调机构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07年时这一信任度高达71%,2013年降为53%,到了2017年,根据英国坎塔尔媒体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每10个法国人中就有8人自认为被包围在假消息中。
分析认为,在网上发帖和跟帖的人身份不可知、不可控,造成了恶意评论泛滥。虚假、恶意评论损害的不只是网络环境,更影响了商业活力和社会稳定。目前,法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互联网环境。
首先在立法层面,法国的社交网络的言论受言论自由的保护,但网络上出现的煽动种族仇恨、侮辱、诽谤、歧视等内容均属违法,包括照片、视频和文字。无论是网民还是社交网站,均对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负有责任。始作俑者最高可获判4.5万欧元的罚款和长期监禁。去年8月,法国一名男子因在社交网站上宣扬恐怖主义被判入狱18个月;法国前选美小姐也曾因宣誓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社交网站上鼓吹“圣战”而被判处入狱两年。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软件平台则有责任将其删除,否则将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端,社交网站可能会面临高额罚金。
其次在行政层面,法国司法系统内专门设置网络警察,也设立了专门处理网络非法内容举报的部门。政府鼓励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发现谣言后尽快报警,由警方进行核实辟谣。散布谣言者一经查明将根据相关法律受到严惩。
而在社会层面,法国的各大企业制定了员工使用社交网络的规定,以维护企业形象。如法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Orange专门推出14条规定,要求员工在社交网站发布涉及公司业务的内容时必须做到信息透明、专业,表达准确、礼貌。(记者 葛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