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8月10日电 通讯:循着“中国白求恩”足迹前行——记中国第19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
新华社记者 王守宝
1975年8月,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灾情,参与救灾的中国第一批援埃塞医疗队队长梅庚年,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他被誉为非洲的“中国白求恩”。埃塞政府在梅庚年墓前立起三座大理石墓碑,以纪念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40多年来,一批批中国援埃塞医务人员,踏着梅庚年的足迹,奉献在埃塞俄比亚高原。
中国政府援建的埃塞俄比亚蒂鲁内什-北京医院,距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25公里,一座座灰瓦白墙建筑颇具中国特色。2016年8月以来,中国第19批援埃塞医疗队便在这里继续谱写中国和埃塞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医疗队的16名成员主要来自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省中医院。今年53岁的张晓阳是医疗队队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ICU病房指导当地医生。
一年前,张晓阳离开年迈的父母来到埃塞俄比亚。张晓阳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已经94岁高龄,由于年龄大,加上患有脑萎缩,时常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识,必须陪护,不然就会走失。而张晓阳87岁的母亲也已卧床6年。
临行前,张晓阳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母亲虽已失去意识,但眼角却流出泪水,也许是舍不得儿子远行。那时张晓阳便暗暗下定决心,来非洲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
“都说母子连心,母亲也许在心疼我。”回想起那时的场景,张晓阳的眼角湿润了。
到埃塞后,张晓阳的父亲在国内突发急性心梗,面临生命危险。因为怕影响队里工作,张晓阳一直没有告诉同事,等父亲转危为安后,大家才得知这一情况。
从2016年8月14日来到埃塞,转眼间,为期一年的援助期就要结束了,张晓阳盼望早点回到父母身边,多为他们尽孝。
妇产科是蒂鲁内什-北京医院最忙的科室,医院近八成手术都是妇产科手术。
“在国内医院,手术需要什么器械,护士就递给你什么器械,而在这里,有什么器械,你就得用什么器械,手术难度和职业暴露风险都大大增加了。”今年34岁的医疗队妇产科医生王志景说。
2016年12月,在进行一台妇科手术时,王志景不慎被携带HIV病毒的患者用过的注射针扎到。“当时觉得天都塌了,”王志景现在依然觉得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