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伟锋
今年夏天,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往来于京沪之间。动车长驱,追星赶月,一往无前,看到这样的场景,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铁路人,哪个不为之自豪?
2000年8月,我和十多名小伙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南昌铁路局鹰潭机务段上班。学了四年内燃机车的专业之后,我们这批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无比向往能够成为一名驾驶“钢铁巨龙”的火车司机。然而,当时作为华东重要枢纽的鹰潭,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要上马内燃机车检修基地,我们这批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就被“一刀切”,全部下了工厂,成了修火车的人。
检修蒸汽机车
没能够成为一名“拉风”的火车司机,我为此郁闷了半个夏天。头一天上班,我见到了授艺师傅,他姓吴,五十多岁。作为过来人,吴师傅一眼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安慰我:“既来之,则安之。作为修火车的,你也算是赶上好时代了!”
看着我有些不信的眼神,吴师傅继续开着“话匣子”,述说起他多年前修蒸汽机车的那一段峥嵘岁月——手指缝里都是黑泥,身上总是跟烟熏过一样,工作衣一天一换都嫌不够……“那个时候,对蒸汽机车真不待见呐。”吴师傅如是说。
虽然蒸汽机车大铁疙瘩真是难伺候,结果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吴师傅还有点舍不得这个老伙计了。吴师傅说,他家里现在还珍藏着南昌铁路局最后一台蒸汽机车退役的老照片。
对于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蒸汽机车都是博物馆级的物品了,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蒸汽机车可是铁打的运输主力,而且给它们取得名字,都是铿锵有力型的——“前进”“建设”“上游”。
那个时候的铁路修车人,每每“伺候”这些大家伙时,总会用油棉纱将乌黑车身和大红车轮擦得锃亮。“就是要让火车有股精气神,这不就是咱检修工人的价值吗?”吴师傅谈到此,声音不由高了几度。
作为铁路工人,吴师傅身上这股踏实、专注的劲头,延续到了内燃机车上马之后。和检修蒸汽机车比起来,内燃机车修理起来,就大不一样——网络化进程、机械化操作、流水线作业……时代的进步,也让修火车在技术和环境上有了质的飞跃。这或许是有故事的吴师傅为什么说我是“赶上了好时代”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