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黄光辉) 由丹麦工业基金会捐资修建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大楼落成启用典礼今天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白春礼在致辞时表示,历经三年建成的中丹科教中心大楼,将成为连接中丹双方教育、学术、文化交流,科研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象征中丹两国人民友好交流和深厚情谊的标志性建筑。中国科学院将继续坚定支持国科大依托科教融合办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国科学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继续为中丹开展科教合作与文化交流提供坚强后盾。
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大楼(记者黄光辉摄)
中丹科教中心大楼由丹麦工业基金会捐资总计800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亿元),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园东区兴建,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一座微能耗、智能化建筑,大楼外部采用编织式耐候钢遮阳屏等环保设计理念,内部充满艺术感和现代气息,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在施工过程中获得了多项专利。典礼上,丹麦工业基金会主席Sten Scheibye将大楼所有权标志——钥匙移交给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
丹麦是第二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很高,迄今已有13位丹麦人获得诺贝尔奖。2012年,在中丹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丹麦高等教育科学部(原丹麦科技创新部)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南丹麦大学、奥尔堡大学、洛斯基勒大学和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等丹麦八所公立高校共同发起并创建了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该中心是丹麦政府目前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唯一科教机构。为了落实中丹科教中心人才培养计划,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承担中丹科教中心的教育功能。
自2012年开始,中丹两国九所合作大学在水与环境、纳米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可再生能源五个领域合作培养博士生,并相应设立七个项目(水与环境、纳米科学与技术、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组学、创新管理、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化工与生化工程)进行硕士生培养。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黄光辉摄)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在大楼落成启用典礼上表示,中丹科教中心大楼建设的三年,也是中丹两国教育合作由浅入深、从生涩到成熟的过程。中丹科教中心大楼的启用,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丹麦八所大学的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国科大将以中丹项目为平台,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巩固既有成绩,深挖合作潜力,继续开拓创新,将中丹科教项目建设成知名的国际教育品牌,建设成承载两国人民友谊、承担工业界信息和技术交流、教育和科技界合作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