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中国腹地的“创新领跑”——我国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建造全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年推广“超级稻”超过1亿亩……中部六省是中国地理和经济腹地,党的十八大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一大批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成果从这里喷涌。
创新,已成为这里的“潜能激发器”和“崛起动力源”。创新战略改变中部传统的粮食产区、能源和劳动力输出地角色,使其跃升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引领,打出改革发展“组合拳”
去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成功在我国发射升空。今年,“墨子号”又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
“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评价说。
“墨子号”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地处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从中部地区诞生,走向全国、影响世界。
2013年6月,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已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还将广泛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主任胡庆丰说。
创新引领全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以创新为突破口,打出改革发展的“组合拳”。
——瞄准科学技术前沿。高温超导、透明计算、量子信息、两系法杂交水稻、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近五年来,中部科研机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
——打通“科技转化梗阻”。湖北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湖南构建“1+X”创新政策体系,江西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中部各省纷纷出台改革措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继北京中关村之后,武汉东湖成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长株潭、河南郑洛新、安徽合芜蚌也相继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上海张江之后,安徽合肥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