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7日电 题:河套“转”出一个漂亮的弯
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我走了一辈子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村后的沙地变成了林地。日子几年变一个样,尤其是这几年的发展真是太快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镇沙拉毛道嘎查82岁的巴音达来老人说。
黄河自青藏高原一路东奔,到磴口时向北冲去,直至阴山脚下又向东行400多公里后,急转南下泄入晋陕峡谷,在中国雄鸡版图上形成一个“几”字弯,这里被称为河套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在我国西部的经济舞台上“转”出一个漂亮的弯。
沙窝子里油路四通八达 “五天的路程半天到”
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当年从银川骑马沿黄河进入磴口境内时,“沙窝中走马,辛劳万状,直使人不忍久骑。”
巴音达来并不知道,在他8个月大时的1936年5月27日,范长江在他们村里过夜。时年27岁的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写道:“住宿于‘二十里柳子’。店有土屋两间,而客人有二三十人。”
“听老人讲,原先沿河有20里长的红柳林,人们就把这一带叫做‘二十里柳子’。后来河水冲淘、畜啃人伐,在我小的时候红柳就不多了。”巴音达来回忆说,当时全村共6户人家,其中来自山东的李家开旅店,其余5户均是牧民。
时移世易,巴音达来脑海里曾经“灰色”的记忆,万花筒般变幻成五彩缤纷的今天――老土路变作黑油路,路两边齐刷刷地伫立着一人多高的金叶榆树。
“真是生活在天堂里了。”身体依然硬朗的巴音达来老人说,全村现有100多户、500余人,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都富裕起来,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牧区医保、社保全覆盖,政府还给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补贴。
1958年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而过的包兰铁路建成,后来又有了国道110线、G6高速,还有今年通车的G7高速公路均横贯河套。巴彦淖尔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世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建成“八横五纵”主干线公路网,总里程2.2万公里,村村通了公路,成为国家179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五原县几位田间干活的农民对记者说,过去当地民歌形容归心似箭的“走西口”人骑马回老家“三天的路程两天到”,如今开车走油路“五天的路程半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