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刘天思)记者从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朝阳展团获悉,随着2017年DREAM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创联社、中国电影产业孵化基地等7个特色文创园区新转型升级,至此,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后简称文创实验区)已聚集了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等50余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错位、协同、融合发展格局,在服务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文创实验区自2014年12月揭牌以来,围绕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全面改革创新体系,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文创实验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新增文创企业近两万家,其中,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577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196家,注册资本合计584.44亿元。截至2017年8月底,文创实验区文创企业注册数达到36625家。2016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超过1535.7亿元,占全市比重为11%,比2014年成立之初增加197亿元,增长14.7%。引进培育了70家上市文创企业(含新三板),汇聚了掌阅科技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文创实验区逐步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
疏解非首都功能 聚焦“高精尖”产业
“第一次走进DREAM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我立即就相中了这里,不仅因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兄弟’企业,整个园区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吸引我。”青藤文化创始人费旭然说。
出生于1989年的费旭然和4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创办了青藤文化。经过6年的发展,如今的青藤文化不仅成功上市新三板,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好。
“最开始我们在写字楼里办公,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我们对场地的需求也更多样。”费旭然告诉记者,对于像他们这样做内容创新的文创公司,优质的环境和空间的可塑性都很重要,“创意和设计都需要安静,拍摄原创视频的时候,我们又需要有足够大足够高的空间搭建场景。”
位于三间房南里4号院的DREAM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满足了费旭然所有的要求,这个由老厂区改建的园区建筑面积有6万平方米,园区由一座座旧厂房组成,建筑密度低,并保留了大量的树木和绿化。如今青藤文化在园区租下了一个院子,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设计,让空间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