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9月11日电 题:雪域高原向贫困发起决战
新华社记者
两年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响彻雪域高原;如今,从羌塘草原到雅江沿岸,从阿里高原到藏东昌都,西藏正在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障碍发起决战。
几十年来西藏的变化翻天覆地:1959年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已增至1150.07亿元;2016年按照年收入3311元的脱贫标准,贫困人口比例已降至17.15%。
然而,随着扶贫的深入推进,未来的形势愈加严峻,何况西藏的脱贫工作还面临特有挑战。如果说全国在“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雪域高原就是在“咬紧牙关,爬坡过坎”。
西藏是我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贫困发生率高,仍接近全国四倍;贫困分布广,44.13万贫困人口分布在1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平均每3平方公里就有一个贫困人口。因此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尽管形势严峻,西藏脱贫攻坚工作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交出亮眼的成绩单:2016年1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得到国家确认,1008个贫困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0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2016年全国八个省份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好”,西藏便是其中之一。
“西藏内部发展很不平衡。其中,地方病高发区和灾害频发区、深山峡谷区、高海拔地区和边境地区,是我们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艰中之艰,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陆华东说:“每种区域,我们都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2017年,来自那曲、阿里和昌都三地的百余户贫困风湿病患者集中搬迁至以地热闻名的拉萨市羊八井镇。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在自家温泉池中“理疗”,还可以接受自治区藏医院和羊八井镇医院医生的每日巡诊。健康状况改善增强了这部分贫困群众的劳动意愿,他们有的正在接受技能培训,有的已经开始在安置地打工或经商。
——2017年,西藏首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拉萨河畔三有村,搬出深山不到一年的村民有了可观的收入:去年种的300亩玉米收入5万元,而试种的一亩净土产业经济作物雪菊和玛卡收入7000元。今年,村民将玛卡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雪菊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