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3日电(记者吕庆福 杨进)今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正式批复。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方案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合计80多个大熊猫保护地有机整合划入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有何特点?建立国家公园如何保护好大熊猫?记者近日采访了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
大熊猫国家公园与一般公园有何不同?
“大熊猫国家公园与一般公园最大的不同在于建立目标和指导思想不同。”尧斯丹说,一般景区、一般公园是以旅游为主,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适当发挥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功能。
据尧斯丹介绍,方案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合计80多个保护地有机整合划入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7134平方公里。
根据方案,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的面积超过14000平方公里,占全省栖息地总量的七成以上。这些栖息地分别属于岷山片区和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划入部分在功能分区上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科普游憩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哪些看点?
尧斯丹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主要内容是,围绕以大熊猫为核心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构建生态保护运行机制、开展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等五个方面展开试点。
具体包括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建立大熊猫野生种群遗传档案,实现野生种群管理的精细化,完善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复壮野生种群机制。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益,对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
在管理体制上,建立权属明确的资源管理体制,实行国有和集体所有并存的土地管理制度。
社区发展方面,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将现有各类保护地管理岗位统一归并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
生态保护运行机制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廊道、科研监测等方面投入,在整合生态保护资金基础上,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在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方面,搭建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平台,科学布局游憩体验线路,规划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