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30日电 题:中国西北角演奏绿色“交响曲”
新华社记者
从卫星地图上俯瞰中国版图,深处大陆腹地的西北省份呈现出淡黄色,干旱少雨的气候造就了西北省份的草原、戈壁和荒漠,一度成为横亘在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前的鸿沟。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西北地区作为传统的草原牧区和沙漠集中分布地区,近年来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等举措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恢复,更促使西北走出一条区别于高耗能、高污染经济发展路线的新路径,成为绿色发展的探路者。
增投止损 做好生态“加减法”
时值初秋,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昭苏县淅沥地下着雨,伊犁草原青黄斑驳,哈萨克族姑娘古丽努尔正带着骏马在山坡上吃草。这是一幅宛若油画般的场景。但在多年以前,这里的色调却如黄沙般暗沉。
虽然西北稀少的雨量不足以支撑一片森林,却能滋润一片草原。作为全国主要牧区之一,新疆拥有草原面积8.6亿亩。其中牧区有5.6亿亩,占草原面积的65%。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放牧,伊犁草原出现草场退化现象,水土保持能力降低,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2011年起,新疆结合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兼顾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对1.515亿亩草原实行禁牧封育,据悉,从2011年至2015年,新疆累计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95.35亿元。2016年开始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后,每年发放补助奖励资金24亿多元。
如今,禁牧封育后的伊犁草原重现了当年的美景,古丽努尔就是禁牧封育的受益者,依托生态旅游,她一家人通过住宿、农牧产品售卖能够在每个月获得5000多元的收入,而在两年前,她整个家庭全年的收入还不足5000元。
内蒙古草原面积为13.2亿亩,通过实行禁牧休牧、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等措施,经过近些年的探索治理,使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优良牧草比重提高到了81.1%,草原生态状况恢复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好水平。
位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陕西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涵养地。为保护这方山水,安康对高污染企业“壮志断腕”,十二五期间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发展生态旅游、山林经济等。据了解,2016年安康完成造林绿化6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这里一片绿海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