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青龙山灌区工程。焦洋 摄
人民网哈尔滨9月1日电(焦洋)2015年7月,在地处黑龙江下游的青龙河畔,青龙山灌区工程正式动工兴建,这是建国以来建设的第一大灌区工程,是解决三江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的工程。8月30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70周年采访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建三江管理局,对龙山灌区工程进行实地考察。
青龙山灌区工程设计灌溉水田面积561.01万亩,计划总投资65亿元,灌区覆盖青龙山、七星、前进、创业、红卫、胜利、前锋、洪河、浓江等9个农场和同江市、富锦市的5个乡镇。
工程建设渠首站1座、2级提水站4座、3级提水站2座;骨干渠道83条,总长988公里;骨干建筑物1187座,其中泵站5座,桥117座,铁路交叉建筑物2座,跌水8座,倒虹吸2座,水闸944座,涵洞109座;总工程量为10645.51万立方米。
灌区渠首站装机流量381立方米/秒、总装机56000千瓦,是全国单体泵站流量最大、装机最大的泵站,泵站及灌区设计中采用了多个方面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三水联合调度”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进行联合调度使用,开创了全国特大型灌区三水联合调度的先河,节约水资源2.97亿立方米,比常规灌区节电约15%。“灌排结合”利用现有排水沟道作为灌溉渠道,有效减少工程占地约10万亩,节省投资约20亿元。灌区可实现数据自动监测、采集和设备控制,是全国自动化覆盖面积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运行调度最复杂的灌区。
据介绍,青龙山灌区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粮食增产增效,采用地表水置换部分地下水,全灌区可新增水稻3.37亿斤,增加效益5.22亿元。同时,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洪资源联合调度灌溉,互相补给,使地下水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促进区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青龙山灌区的建设,是建三江水利人用以“勇于担当,敢打硬拼”的顽强作风创造的我国高寒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史奇迹,诠释了当代北大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