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一年2.4亿诊疗人次背后的改变——北京医改新政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新华社记者李德欣、毛伟豪
这是一座被人们称为“全国看病中心”的城市,每年约有2.4亿人次来到这里求医问药,“挂号难”“看病贵”是以前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抱怨。
从排队挂号到“掌上预约”、从分科看病到“按病问诊”……随着医改新政和18项医疗服务改善措施落地,北京的就医环境正悄然发生改变。
挂号、检查、取药“不排队” 看病更方便
半夜在医院门诊大厅排大队等着挂号的场景是许多患者难以抹去的记忆。如今,这一幕在北京市属医院越来越少见了。每天,有将近6.8万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京医通”,足不出户就能预约挂号。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80%的人对挂号服务的改变感到满意。
在天坛医院,患者排大队等候各种检查的景象也消失了。该院医务处处长姜悦介绍,超声、CT、核磁等全部门诊检查实现了电子预约,患者就诊时医生用电脑就能帮患者预约检查,免去患者来回跑腿、排大队之苦。
过去排队取药,如今“药等患者”。在北京电力医院,医生可以进行诊间扣费,信息同步给电子药架配药,调配好药品,患者到取药窗口直接取药即可。
在北京中医医院的中草药便民配送服务台,10多位患者正在这里办理邮寄手续。“以前开完药得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取,得大包小裹往家里拎,有几次开的药多,还得让儿女陪着来医院。”72岁的蒋大爷一边填快递单一边对记者说,“现在看完病填完快递单就能回家,药直接送到家里,方便多了。”
该院药学部主任吴剑坤介绍,为方便更多患者,快递费已从7副药28元降至15元,每天使用汤药快递服务的患者从100人次升至400人次,两年间已发送近10万件。
“按病问诊”“看人下药” 看病更精准
面对越来越细的分科,李女士曾经很迷茫。过去半年里,她饱受失眠和偏头痛的折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都去看过,每个科的大夫讲各自专业的问题,还是没能彻底解除病痛。”来到北京友谊医院睡眠障碍专病门诊,李女士的烦恼一扫而空。这个专病门诊由神经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等5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出诊。接诊医生详细解释了不同疾病间的因果关系,给她制订了系统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