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鹏)日前,本市153家市级部门通过首都之窗齐刷刷亮出了2016年度的部门决算清单,首次亮相的部门绩效评价开展情况和30个重点部门的项目自评报告,让市级部门晒账本从“摆数字”走向了“明绩效”。集中公开的市级部门决算,从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明细程度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部门决算公开力度。
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介绍,随着本市公开市级部门决算进入第七个年头,公开部门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涉密信息外,原则上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均公开本部门决算。
公开内容进一步扩展。本市首次公开部门绩效评价开展情况,30个重点部门公开项目自评报告;首次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实现了公开资金范围的完整性;增加公开政府采购情况表,表中分项列出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计划数和采购金额,更加全面反映政府采购情况。
另外,这次公开首次将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功能分类所有“项”级科目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部门所属二级预算单位,清晰反映预算单位支出。
“三公经费”一直是公众聚焦的热点问题,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公开显示部分部门“三公经费”较上年有所增加,对此韩杰解释,部分部门2016年“三公经费”的增加,主要是根据环保要求,对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老旧机动车进行更新,导致部门公务用车购置费有所增加。
根据汇总统计,2016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7.34亿元,剔除经报国务院批准更新购置国Ⅰ国Ⅱ执法公务车辆因素,同口径下降25.8%。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13亿元,比预算下降25.5%;公务接待费0.2亿元,比预算下降42.7%;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01亿元,同口径下降24.8%。
从2011年开始,北京市逐步公开市级部门决算,从开始的44家到现在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