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易地搬迁楼房鳞次栉比,数百名贫困户乔迁新居。8月21日,在淅川县滔河乡新集镇易地搬迁示范点,贫困户正忙着收拾新居。“这房子盖得结实,按时交工,住着舒服,非常满意,这多亏了淅川县检察院的及时监督呀!”该乡陈家洼村搬迁户潘恒举高兴地说。
扶贫攻坚是国家战略。为保证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今年以来,淅川县检察院推行了以建立数据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为依托的“清单式”监督模式,确保项目工程阳光操作,落地生根。
“数据清单”精细晾晒“扶贫家底”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该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和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仍有贫困村122个、贫困户21703户、贫困人口73147人。去年以来,该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处,涉及扶贫资金3.6亿元。其中,滔河乡新集镇是最高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办的全国69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
为准确掌握扶贫资金概况,该院与县财政、扶贫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联合,建立了扶贫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资金额度、资金分布情况、资金拨付流程、资金支出去向明细、各乡镇安置点情况、工程项目信息、是否经招投标程序等数据输入平台,为检察机关提供监督的“底数”。
“特别对省政府确定的示范点,高检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办的滔河乡新集镇安置区等重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我们建立专门数据档案,详细掌控项目的基本情况、重大情况等内容。”淅川县检察院检察长丁志亚介绍。
“问题清单”精准查找“安全缺口”
工程实施期间,该院先后组织10余名干警,深入滔河乡新集镇、厚坡镇大寨村、王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区,围绕“贫困人口认定、专项资金运作、安置房建设、后期产业扶持”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寻找“数据清单”存在哪些“安全缺口”。与此同时,联合纪检、审计、财政、发改、扶贫、住建六部门组成联合督察小组,通过财务检查、预防调查、廉政风险预警等方式,开展联动监督活动,查看资金运行轨迹,及时发现隐患,堵塞漏洞。活动中,共查询贫困户档案600余份、走访群众500余人;排查清理项目6个、实地勘查现场26次,发现问题隐患21个。
通过走访,掌握了第一手翔实的材料和信息,该院写出了《淅川县易地搬迁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报告》详细列出了搬迁对象认定、资金运行、工程建设、产业扶持等“六大领域”的11项“问题清单”,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