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大学毕业生小杨有点苦恼,为了一份见义勇为档案要落户到西安市莲湖区里“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是得不到明确的回复,使得见义勇为档案无处安放。
“让市民只跑一次”的西安政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这份小小的见义勇为档案却无处安放,到底是职能部门推诿职责?还是社会机制不健全?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就此展开了新闻调查。
当事人小杨:多部门互相推诿 档案问题石沉大海
“我觉得,接收档案原本是个很常规的事情,到了我这为什么就这么难呢!”小杨苦恼的说。
据了解,小杨大学在北京就读,大学期间,她“勇救落水女生”的见义勇为事迹获得2013“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的表彰,因此有了一份与人事档案分开的见义勇为档案,被放置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优抚科,档案内记载了见义勇为事迹描述、相关部门认证等信息。
如今,小杨毕业后有意愿回家乡西安就业,需要把这份见义勇为档案转回户籍所在地西安市莲湖区,由此展开了一条漫长的“档案落户之路”。
小杨回忆称:“因为是见义勇为档案,在北京是归属见义勇为协会管辖的,所以我先查询了西安市莲湖区见义勇为协会,搜索地址显示的是莲湖分局所在地。”她致电莲湖分局之后,接听的工作人员回复:“我们这边没有这个协会,这个事情一般都是莲湖区政法委管。”
随后,小杨致电了莲湖区政法委,政法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知她:“虽然莲湖区见义勇为的评选认定和相关工作都是他们做,但是档案问题办公室不清楚,可以向档案部了解。”
紧接着,莲湖区档案部回复:“不归我们管,你去让找人社局。”
莲湖区人社局回复:“我们只负责一般人事档案,这个管不了。”
莲湖区民政局优抚科回复:“你不是现役军人,我们目前的业务范围只管现役军人的见义勇为行为。”
多方辗转,小杨又拨打了市长热线,工作人员解释道:“现有的工作单位是否能接受,以及见义勇为档案牵扯到政府的见义勇为基金、福利等,不是一般性质的人事档案,这个事情还得找政法委解决。”
显然,这个答复并不能解决小杨面临的问题。她表示:“问了一圈,又转回原点,问题得不到解决,档案落不了户,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