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万平方米――这是北京永久性公交场站用地缺口,相当于21个“鸟巢”。上哪儿去找这么多地,如何让公交车不再“流浪”街头?北京公交集团转变思路,公交场站建设正在经历从平面向立体、从城里向城外、从传统向现代的三大转变。今年本市计划开工建设7处大型立体停车楼,专项投资15个亿破解公交车“住房”难。
从平面向立体转变
7处停车楼容纳千辆公交车
“一个顶子、几根柱子、几间平房。”北京公交集团场站工程管理分公司经理韩从笔用了12个字形容公交场站的现状。这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公交场站的建设布局,土地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
目前北京共有公交场站665处,其中临时场站就占了471处,永久场站仅占总数的30%。根据交通部“公交都市”标准要求,结合北京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测算,全市永久公交场站用地缺口在430万平方米。
场站少,不仅苦了找车位的公交车,也不利于整体的线网优化。
公交集团今年组建成立了场站工程管理分公司,对公交场站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集约管理,加快推动规划场站落地实施。公司组建后,项目团队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今年有7处大型立体停车楼项目开工建设,在市里和多个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专项投资15亿元,建设包括土桥公交中心站、青塔公交站、慧忠里大屯中心站改造工程等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83万平方米,可以解决上千辆公交车的“住房”问题。而在前几年,本市公交场站建设规模每年只有3千平方米左右。
未来三年,本市计划再开工30个公交场站项目;未来十年,计划建设百万平方米公交场站。改革发展的理念就是“立体化建设,高效化利用”,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例如,计划于年内开工建设的康家沟公交电保基地改造项目,地上3层面积约33210平方米,可停161辆公交车,地下两层约28568平方米,可停297辆小汽车。而此前,这块场地仅能停放73辆公交车,改建后的立体停车楼节约了67%的土地资源。
从城里向城外转变
立体停车楼均选址四五环边
随着中心城区公交客流下降、远郊区客流量上升,公交集团今年启动了消减中心区重复线路、运力向郊区倾斜的大规模线网重塑。在公交场站的布局优化上,大的停放保养综合场站也将“外迁”,通过优化配置场站资源缓解中心城区压力。
今年开工建设的7处大型停保立体综合站,也就是上述的立体停车楼,均选址在四环、五环周边,东西南北各方向均有布局。其中,处于西南四环外的郭公庄公交中心站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将建设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丰台西南区唯一的中心站,建成后能停放公交车355辆、小汽车610辆,解决该地区公交车辆的停车需求,解决公交车辆运营、管理和保养需求,同时实现小汽车停车换乘P+R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