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8月10日电 8月9日,武汉第三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长江段,长达3186米的区间历时14个月贯通,这也意味着该线全线洞通。该工程创下了直径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盾构隧道、交通盾构隧道中首次设置二衬结构、常压下滚刀与齿刀互换技术等3项全国新纪录,且施工过程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运营后预计过江分担率8%左右。
首创国内常压下滚刀与齿刀互换技术解决难题
8号线越江段区间采用的是单洞双线,也就是说一条隧道内有两条轨道。而量身设计的“楚天号”盾构机,其直径达到12.5米,近5层楼高,总重量达3300多吨;从施工现场到盾体下井组装再到365吨刀盘的整体下井安装,从配套设备的双路供电、泥水分离到整机水、电、气、液压等综合系统的调式,仅用89天,创造了同类型盾构机组装始发最短纪录。
8号线一期越江段全长3186米,其中粘土夹层、砾岩复合地层长度1364米,占全线的43%。砾石单体最大强度达到180 Mpa,而在今年的2月至5月份时,平均每天掘进2米就得更换一把刀具,最慢时24小时只能前进4米,且经常遇到沾土夹层,产生泥饼后易堵塞刀盘开口,严重降低盾构机掘进能力等,地质情况均属世界级难题。
由于提前考虑到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在盾构机技术上事先进行了革新,首创国内常压下滚刀、齿刀互换技术:在硬岩地层用滚刀、软土地层用齿刀,每换一次刀比带压状态下可节省近3倍的时间。
地表沉降控制在2毫米以内 创造地表“零”沉降历史记录
盾构机全长120米,设计的最小转弯半径为650米。而实际在盾构机刚始发到700米时就面临转弯,几乎是转弯的极限值;还要穿越750米长的棚户区,该棚户区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450余户老旧房屋,极易导致房屋坍塌。
面对双重风险,武汉地铁集团和施工方先后进行了40余次实验,配置最佳泥浆;采用新材料盾体地层稳固剂同步填充盾体外部空隙,有效控制地层沉降;沿线精确布设观测点700多个,对棚户区建筑物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经过科学施工,盾构机不仅安全顺利完成穿越棚户区,无一例房屋开裂损坏,并先后成功下穿武九铁路、长江大堤、轨道交通1号线,侧穿新四军军部旧址,地表沉降始终控制在2毫米以内,成功创造了地表“零”沉降历史记录。
列车过长江仅需4分钟
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通车后,列车过长江仅需4分钟。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室主任孙小丽称,线路贯通后,预计越江段初期客流(即开通后3年)20万人次/日,开通期即今年约10万人次/日,占过江总量的8%左右。
该隧道的贯通,同时实现了与4条线换乘,西端(武昌)将与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5号线、7号线、8号线在徐家棚实现三站换乘,而东端(汉口)将与轨道交通1号线黄浦路站实现换乘。(肖璐欣 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