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皋市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新一轮规划中,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6.0262万亩,比约束指标多划3162亩。图为正在修建中的防渗渠。
今年4月,江苏省如皋市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为“土地集约集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的县(市)”,6月份,又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作为江苏的一个县级市,面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如皋如何“惜土如金”“用土有方”,土地高能利用有何秘诀?
如皋地处江海平原,临江不靠海,辖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42公里,人口143万,全市耕地面积118.51万亩,人均耕地还不足0.8亩,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过58.31万亩。地少人多建设用地体量庞大,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紧盯土地规划,从源头上抓节约,从产业转型中降低消耗,严格实施土地利用预审制,更多考虑土地利用的强度,以目标考核为手段强化责任落实,优先盘活存量,严守耕地红线。”如皋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石剑说。近年来,如皋市主政者紧紧围绕“保障发展”的重要主题,突出“保护资源”首要任务,坚持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探索之路。
联合预审机制强化源头管控,谁违法谁负责
如皋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周长海介绍说:“在集约节约用地这一块,紧紧抓住‘三规合一’,就是把规划作为项目落地的‘牛鼻子’来抓,这样就使得土地规划利用与城镇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起来,实际上就是规划前置,谁违法用地谁负责。”
所谓“三规合一”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如皋市近年来紧盯土地的规划计划的调控、实地的现状等源头,强化土地管理。在建设产业园区时始终通过约束性的规划来引导合规用地,一改早年毫无规划的分散性供地。
“如皋市这几年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上取得实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省率先实施项目落户前的‘联合预审’。无论哪个乡镇,凡新增的用地项目全部纳入由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监察等部门一同参与的联动用地预审查,通不过的,一律不得供地。”周长海称。
当地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以往不少乡镇招商的项目往往是“一把手”跟着项目走,选址甚至是由算命先生说了算,地址想选在哪里就选在哪里,实际上项目还“飘在天上看不见”。“但在三年前已经不可能了,今后更不可能,如果不是实实在在的好项目,如果拿不出可行性报告,如果不是真金实银在当地注册,再怎么吹得天花乱坠,市里联合预审查项目领导小组这一关就绝对过不了。”周长海回应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多少地,就给多少地,这还得由市政府重大项目办统一扎口,依据企业投资规模和强度进行统一评估后,再根据国家及省里的用地标准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