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民用无人机6月1日起实行实名登记注册,民航放“大招”管“黑飞”用意何在?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中国民航局16日引人注目地宣布了一系列加强无人机管理的举措: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将实行实名登记注册;正在建立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交联;发布民用机场保护范围数据;逐步规范无人机开展商业运营的市场秩序;开展无人机专项整治工作。
民航局如此放“大招”的背景是什么?据悉,近期,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频发。据中国民航局方面介绍,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相关监管急需加强。
无人机可洞穿飞机,“黑飞”有坠落伤人和隐私泄露风险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窄体客机A320机型为例,如果要备降在航程1小时外的其他机场,油耗加上机组成本、维修成本、折旧成本、航路费等至少损失6万元。如果是油耗更高的大型客机,再算上因航班延误引起的旅客赔偿、后续航班取消带来的经济损失,航空公司的损失将更多。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