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日报道《印度防务评论》网站7月12日发表题为《核武器失去了战略威慑的锋芒吗?》的报道称,什么时候动用核武器?用多少核武器?把核武器用在什么地方?在这些问题中间纠结,就是失败威慑的标志!现在形成的现实是,只要有核武器,即便是少量的,也需要对它的使用进行威慑。在2个拥核国家的冲突中,让对方不敢动用核武器,是对一个国家决心的考验。另外,还需要确保不能让拥核国家用核武器对付无核国家,需要确保这种自我克制成为国家的道德准则。
资料图:2012年,印度首次试射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图片来源:美联社)
威慑学说顶住了冷战那个艰难时代的压力。当时的世界只有两极。现在,世界上的力量更加多元化、更加难以捉摸,即便不是冷酷残忍,也是莽撞冲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威慑起作用,必须考虑多元化和缺乏规矩的现实催生出来新的威慑参数。
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在别的办法都不管用的情况下确实仰仗威胁动用核武器。它所依据的是一种客观逻辑,即核武器有把握对任何攻击实现报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它所摧毁的正是所要奋力拯救的群体——国民!发动核战争是缺乏理性的做法,威胁发动核战争同样缺乏理性。只有当传统冲突有升级失控的可能时,学术辩论才会讨论核威慑的确实有效性。这里的威胁不是必然的同归于尽,而是一定概率的同归于尽。因此,进行核威慑,必须接受同归于尽的风险。现在有关核威慑的争论大多围绕这种风险展开。领导人必须想办法降低爆发核战争的概率,同时又要避免丧失威慑价值。这恐怕不是简单的事情,不仅是因为有些力量反复无常、莽撞冲动,还因为暴力不断加剧,同时又缺乏公认的规则。有些国家(以及非国家力量)为了推进自己的目标,已经开始将常规武器、不对称战术、网络战、恐怖主义和非传统手段组合使用。
在冷战期间,人们将威慑、遏制、常规手段和军火控制组合使用,似乎成功制止了美国与苏联的核战争。现在新的威胁逐渐浮现——核恐怖主义;横行无忌的极端主义;非国家力量能够推动两国开战!西方往往将核武器视为旧式武器,但新兴力量却视之为未来的武器。在极端不稳定、动荡和极端情况频发的时代,演习当代领导人可能必须面对的最危险的战略局面就变成了必要的事情。几乎没有疑问的是,核危机或者更严重的核攻击——无论是国家力量还是非国家力量制造的——都会酿成危急局面。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在布拉格承认,“全球性核战的风险降低了,但是核攻击的风险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