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过去了80个春秋,但在陕西人乃至许多国人的心中,提起杨虎城,心情总是难以平静,在敬仰他英雄气概的同时,对他那悲催的结局又唏嘘不已,难以释怀。
时光荏苒,斯人已逝。然而,当记者拂去历史的尘埃,透过纷乱杂陈的资料遗存,走近这位虽然远去但又在身边的三秦豪杰时,崇敬之情依然如故。
纵览杨虎城将军的一生,记者发现,就经历、信仰和性格而言,发动“西安事变”,在他实在是必然之事。记者同时发现,即使没有“西安事变”或将“西安事变”从将军年仅56年的人生历史中抽去,他仍不逊于“民族英雄”的英名,依然不失为三秦大地的骄子!
故此,在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之际,在将军离开我们已67年的时刻,记者通过多地采访和大量资料的分析整理,向您讲述一个“西安事变”之外的另一个杨虎城,以此光耀将军的功绩并表达我们无限的敬仰与怀念……
杨虎城的革命历程
公元1908年,一名叫杨怀福的农民因参加反清组织“哥老会”,被清政府在西安绞杀,他不满15岁的儿子独自用手推车一步一步地推了两天,将他的遗体才推回了100多公里外的蒲城老家。因为贫穷,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老人的遗体才得以下葬。
也许就是这次不寻常的人生变故,使得这位不满15岁的少年从此走上了反抗清王朝、匡扶社稷、拯救民族的革命道路。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名满天下,誉满天下的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名忠祥,字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蒲城县城东20公里的甘北村,父母以农业为生,家境贫寒。所以杨虎城仅读过两年私塾,之后便为人佣工。
父亲被杀以后,杨虎城更加仇视清廷,革命的火焰在胸中燃烧。1910年,他联络贫苦农民,在家乡组织了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打富济贫,抗御暴政。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袁世凯称帝,杨虎城的民团加入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军。两年后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杨虎城的部队加入了陕西革命党人建立的靖国军,响应护法。至此,杨虎城从一名关中“刀客”成长为革命军中的一员年轻战将。
1915年到1917年,杨虎城参加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杨虎城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连孙中山也知道陕西有个杨虎城,所以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亲自为并未到会的杨虎城办理了入党手续。杨虎城从此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追随者和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