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12月21日讯据DARPA官网2016年12月7日报道,高耸的建筑物、狭窄的空间以及受限的视野形成了“城市峡谷”,极大地限制了军事通讯、移动和战术实施。且在一些美军无法依靠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缺少区域状况及潜在威胁信息等掌控的地区,这些问题和挑战将变得更加艰巨。无人机和无人车在城市地区的空中侦察和建筑清剿作战中具有明显优势,而如果地面军队可以同时操控数以百计的无人平台“蜂群”,部队作战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随着机器人性能和负载能力的增强,实现这一目标的瓶颈已经不在于机器人本身,而是当前美军缺乏作战“蜂群”管理与交互技术,和快速开发与共享使用于包括城市地区在内的多场景下的“蜂群”战术的方法。
美军“蜂群”无人机编队作战构想图
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与前两次一脉相承,但特点鲜明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共提出过三次带有“抵消”性质的战略。第一次是1953年朝鲜战争后,美面临财政危机和苏联威胁,提出以核技术优势抵消苏军常规兵力数量优势的“新面貌”战略。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针对越战后的困境,特别是苏联的常规军力优势,提出以精确打击技术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抵消战略”。
美军三次“抵消战略”思想与前两次一脉相承,都是在战争结束初期,国力相对下降,大国挑战加剧的背景下,谋求以技术创新来支撑并拉大军事优势的长期竞争战略。与前两次相比,本轮“抵消战略”的特点在于:
一是战略对手不同。前两次都是明确针对苏联,旨在赢得美苏争霸;而本轮“抵消战略”是在全球战略格局深刻变化、国际安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提出,名义上针对所有可能对美构成威胁挑战的大国。
二是更加强调主动战略预置。虽然三次“抵消战略”都带有战略预置性,但前两次战略提出时,美苏军力对比美并不占优甚至略处下风,不得不被动扭转局面。而本轮“抵消战略”却是在美军力明显优于对手的背景下提出,更突显其着眼于未来长期竞争以确保绝对优势地位的前瞻性和危机感。
三是运用的技术形态层次更高。如果说前两次“抵消战略”的实质是核技术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那么此轮“抵消战略”的实质则是谋求凭借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优势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