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报道】据俄罗斯newsland新闻网7月28日报道,去年六月在加州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允诺要加强两国间的信任。从那时起,除了现有的论坛,如有上层外交官和经济部官员参加的战略和经济对话,创建了新的官方互动平台(特别是两国国防部不久前宣布开始在军事领域的对话)。然而,尽管有这些努力,两国首都以及整个国家的互相信任仍旧不存在,而总的看来,两国间一些偶然的或刻意的冲突可能性还增加了。考虑到双方冲突将付出的昂贵代价,预防这种冲突将成为两国未来几十年内最要的外交任务之一。
破坏双方信任的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在近几十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东亚经济和安全领域局势的巨大进步和重要变化。中国的经济奇迹使得其有可能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区域内外的政治作用。中国领导人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坚持,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不会对邻国和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造成威胁。然而国际社会的很多成员依旧为此担忧且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学都充满着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冲突。
中国最近的行动---从中国东海和南海海军的挑衅行动到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周围的防空识别区---只会加深这种怀疑。另外美国军事分析家越来越关心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和“反介入和区域阻隔”学说(A2/AD),他们认为这是没有被很好的掩饰的企图,企图使美国不能有效的捍卫自己的利益,并在太平洋西部保持自己的盟友。
同时奥巴马团队正在积极推进战略性重新定位的项目--“亚洲转折”。奥巴马政府确认,这样做只是为了共同利益来加强区域稳定性,无意遏制中国或威胁中国。然而在中国很少有人相信这一点---特别是军方官员和国家安全专家。中国人还熟悉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学,并得出结论,美国同大部分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强国一样,意图维持自己的霸权,竭力阻止中国崛起,寻找中国的弱点。中国以美国国防力量的增长来证明美国的不良意图,特别是区域反导能力的增长和在澳大利亚、关岛、新加坡基地的扩大,还有不久前的军演和在中国周边进行侦察。另外,中国还为冷战时间形成的安全领域的同盟的存在担忧,而在中国军方看来,美国新的“空海作战”概念只能解释为用先发制人的斩首打击来威胁中国的意向。
亚洲未来的安全局势充满着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双方的行动可以理解和被认为是针对将来对方的敌意和进攻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在短期内这种想法是非常合理的,但最终将加深双方的互不信任并导致未来的冲突不可避免。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双方而言,尽快解决这个典型的两难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预防不必要的冲突,首先必须减少错误的有害影响。两个对立的错误尤为危险。第一,其中一方看见了并不存在的威胁。第二个错误是,相反地,怀疑对方将捍卫自己的利益。这意味着,在美国和北京面前面临着一个实际的任务:消除虚幻的恐惧,同时保持威慑(在另外一方准备实现的时候需要有说服力的威胁)。历史和学说都教会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有四个有用的工具:克制、互利、坦诚和冷静。
克制让我们不采取可能加强安全,却让邻国认为是威胁的行动。互利以另一方平等的回应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克制没有被认为是软弱,且得到同样的回应,而不是被利用。坦诚帮助避免担忧,相信对方没有将敌意隐藏在爱好和平的姿态后面。而冷静有助于防止危机升级,并且促使其转向克制、互利和坦诚。好在双方都在国家安全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美国和华盛顿可以利用这些措施来加强互信和减少发生冲突的风险。
常规武器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军费开支的快速和稳定增长,以及可以同美国对抗的现代非核武器的发展令人担忧。然而,无疑即使是按最高估计,中国军费开支现在每年也不超过2000亿美元,只占国内总产值的约2%,比美国少了三倍(美国的军费开支为6000亿美元每年,占国内总产值的3.4%)。按照目前中国的军事预算增长的速度,其将在2030年之前赶上美国,也有可能到时候美国仍保持优势---他们拥有庞大的现代武器储备、多年的战斗经验,同时拥有目前每年在国防上花费近4000亿美元的盟友和伙伴。
但是如果中国想要消除国际社会的忧虑,使他们理解,中国只是寻求正当自卫,无意威胁邻国和展示军事威力,那么中国将要采取一系列建设性的措施。因为美国的力量并不仅仅集中在亚洲,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拥有必要的自卫能力,发现军费开支水平将比美国少两倍。这样一来,中国可以在未来降低军事预算增长速度,来证明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同美国完全相等,而只是为了自卫。同时中国可以限制向军队部署如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之类的武器,大量购买这种武器使得对中国欢迎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的宣言产生怀疑。除此之外,中国可以提高自己军事预算的透明度,更详细的解释自己的A2/AD学说的目的。
美国反过来可以向中国展示,美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会威胁中国在安全领域的合法权益。当然,这将通过美国减少军事预算来证明。然而美国不应仅限于此。特别是可以解释自己空海作战概念的目的,将其名称改为“空海行动的概念”,停止将焦点放在亚洲的海军和空军上,去掉这个概念的较为侵略的特征(在冲突发生时,直接攻击中国指挥中心和战略力量)。为了使这些理论的改变更为可信,美国应当减少购买高精度远程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也就是说大批量购买会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的武器。部署并非意图先发制人攻击的非核力量(特别是为此想要额外加固基地,降低可能性攻击中的弱点),美国可以减慢同中国之间的军备竞赛,降低危机升级为冲突的风险。
从外太空到网络空间
冷战时期最有名的加强信任的措施是控制战略武器的协议,尽管有着一些相关的问题,最终帮助苏联和美国稳定了局势,遏制了防御性和攻击性武器的竞争。然而由于许多原因导致这种类型的正式协议不太适合当代中美关系,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反效果。尽管如此,双方可以在特殊武器领域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互相的猜疑,减少冲突意外地或草率地升级的可能性。
举太空的例子来说。因为美国在民用和军用方面都严重依赖于卫星,而中国自然考虑怎么消除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先给其带来的军事优势。此外,如果美国认为其卫星受到威胁,对太空的依赖性将迫使其尽可能快和粗暴的采取行动。他们不会有时间来证实事实和尝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提高美国太空资产安全性的措施。如果随着时间中国提高了自己的太空能力,那么也将需要这种措施。太空中的绝对安全,当然,不可能得到保证,因为任何民用卫星都有能力根据指令去摧毁另一颗卫星。但是如果双方可以约定,比方说,围绕卫星的“禁区”,制定行为标准,证明使用力量来自卫,使此类行动看起来不像是挑衅。这里冷静同样重要,因为美国不得不用数量来弥补太空和空中系统的不可避免的缺陷。
除此之外,美国和中国可以达成协议,更理想的是让其他国家也参与其中,可以禁止冲突和爆炸,防止在超过1000公里的高空---通常是在近地环球轨道飞行的卫星的活动区域---造成太空垃圾。在这个轨道里已经有着过多的碎片,对未来卫星在太空的活动造成了困难。因为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通常在更低的高度进行,这样的协议将带来很多好处,实际不会给双方带来不便。双方同样可以约定不开发或者不试验特殊反卫星设备和“太空对地”型武器。当然,如果这样的系统将无法进行测试,这并不能阻止其出现,然而美国和中国将降低对其的期望,减少对其投资,因为它们的效果将变得不明确,而研发后果的不稳定性将变得显而易见。
涉及到核武器,克制就特别重要。特别是中国的克制行为将使美国相信其核主张的防御倾向。美国以同样的方式在部署大量弹道导弹拦截器问题上的克制政策,可以是中国失去进行回应性攻击的可能,使北京相信美国的国防意图。甚至在没有正式约定的情况下,这种克制可以加固信任,如果双方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那么信任会更加坚固。
这些措施可以通过协议透明度,如加强对双方克制互信的“露天”制度,得到补充。这种制度可以建立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北约国家和前华沙条约国家签署的,关于拥有在对方领空飞行的权利的协议的基础上。它涉及到大约每年数百次的飞行。国家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的最重要的秘密,所以并没有对国家安全造成实际威胁。类似的合约可以降低中国对于美国定期在中国岸边的侦察飞行的不满。除此之外,如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所建议的那样,此类飞行的次数甚至可以数倍的减少。这个想法应该认真考虑,特别是当中国表示准备采取回应措施并增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