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原创 酒业要闻 行业观察 酒业数据

伪造名牌葡萄酒获利180余万 一箱奔富只卖220元

近日,一个三人造假团伙坐上了法院被告席,据其供述,他们自2018年起开始制假、贩假,购入葡萄酒原浆后在酒厂自己灌装,一箱奔富酒只卖220元。而这些酒在市场上一瓶就可卖上百元。

星期五 2020.07.10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伪造名牌葡萄酒获利180余万 一箱奔富只卖220元

卖酒狼圈子       2020-07-10 14 : 03
A+ A-

原标题:假奔富一箱仅卖220元!消费者购酒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 | 卖酒狼观察

文/卖酒狼团队

购买散装红酒在自家酒厂进行灌装,再行贴标后仿冒奔富、张裕等品牌红酒进行销售,近日,一个三人造假团伙坐上了法院被告席,据其供述,他们自2018年起开始制假、贩假,购入葡萄酒原浆后在酒厂自己灌装,一箱奔富酒只卖220元。而这些酒在市场上一瓶就可卖上百元。

用散装红酒罐装后贴标冒牌销售,3人被抓受审

7日下午,朝阳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造假、贩假案件,被告人郭某结、郭某楠、汪某虎三人被指控“用散装原酒装瓶、贴标仿冒奔富、张裕等知名葡萄酒品牌”,经鉴定已销售的侵权产品价值共计人民币180余万元。

对此指控,三名被告人均表示认罪。其中,郭某结自称从2018年年底才开始卖假酒,贴标的奔富售价220元一箱,张裕90元至100元一箱。而郭某楠是郭某结的表亲,给郭某结当司机负责运货、发货。

此外,汪某虎称:他只是用自己的灌装设备帮郭某结进行灌装,包装和酒浆都由郭提供,他只收取郭每瓶1元的加工费。汪某虎还交代,郭某结曾到他的厂子里灌装过三次酒,总计1万瓶左右。检方认为,郭某结三人的行为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追究刑事责任。

高额利润之下,一直有人在“假酒”的路上铤而走险并不奇怪。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直言:国内葡萄酒市场上,假酒的风气一直有点“居高不下”。甚至有一些国外酒企、酒庄负责人对中国国内的假酒规模有过担忧。

现实的情况是,一边是政府、厂商积极打假的口号震天响,一边是假货继续在各个渠道流窜。而在这个怪圈之下,受影响的首当其冲是消费者,其次是品牌方、销售方。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碎片化的品牌、欠完善的法规与购买渠道的不规范。

“品牌碎片化”,为造假提供了“掩护”

在国内葡萄酒教育、知识普及范围及程度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还是凭感觉、看价位在买酒,因为喝得少,所以,让消费者从口感上鉴别好坏、区别真假都是不可能的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加上“杂乱无序”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蜂拥而入,数不清的大小品牌,名称连业内人士都做不到记下来并烂熟于心。

这样的现状,一方面对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形成阻碍,另一方面又给造假者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用国内灌装酒冒充进口酒,模仿知名品牌的名字、包装等等,打擦边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品牌太多,消费者分辨不清、鉴别不了。

虽然业内人一直在喊去碎片化,但现实的情况是一直在艰难中“前行”,遇到的阻力始终不小。对此,有酒商表示:品牌集中度提高,固然有利于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但也意味着品牌价格将更加透明,很多酒商自然不高兴。虽然随着消费升级,新一代消费者崛起,大品牌越来越受欢迎的情况已经出现,但也仅仅是出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而言,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处罚力度轻

而在品牌碎片化之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了另一个重要原因,他表示:在国外,葡萄酒是百年生意,一旦一个产区的名声建立起来了,后代子孙是享用不尽的。为了这么长远的经济利益,酿酒业者会自律,政府也会重视这长久的税收来源,互相结合之下,就是不断完善的产地规范。

反观国内,酒庄少、酒商多,大家不是品牌的拥有方,在经营过程中注定了没法来一个“百年工程”,大家要做的是赚钱,对品牌形象的维护往往存在一些“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与此同时,国内立法始终没有完全跟上产业的发展速度,原有法规又存在某些可以钻的漏洞。上述情况结合在一起,放大了假酒的生存空间。

此外,对于制假、贩假的处罚也一直被业内人士诟病,简而言之就是“处罚轻了”,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威慑,让一群心存侥幸的人敢于“扑上去”。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多,消费者难以选择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线下商家越来越多与线上网店规模的不断扩大,良莠不齐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市场上也确实存在商家知假卖假的事情,归根到底是短视的发展眼界,希望能赚取高利润。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一个正规的销售渠道变得至关重要,因其能提供最大“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购买葡萄酒选择体量巨大的品牌商超是很安全的,因为他们不依靠单一商品获利,整体是走量不走价的打法。其次,他们的供货商十分稳定,以次充好的情况一般而言不会发生。如果是在普通烟酒店购买,消费者也应该找自己熟悉的、了解的,尽量避免随机进店选购。

总而言之,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不管是品牌碎片化严重的进口葡萄酒,还是品牌集中度、知名度高的白酒,都要以正规渠道为大前提,尽可能规避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CF009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